趙裕寧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自身的語文教學經驗出發,在分析思辨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有側重地探討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思辨能力;教學創新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重點加強學生在知識接受以及理解方面的能力,切實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文核心素養,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一、思辨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發學生對閱讀問題的有效探究
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好閱讀問題的引導方式,全面激發學生的思辨意識。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應全面開展有目的性的思維活動方式,積極開展一系列問題創設,重點明確,突出學生的思辨能力。這種方式也有利于學生結合問題來開展串聯思考,開展高質量的探究活動。
(二)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好奇心
在全面開展高質量的基于思辨能力的閱讀教學環節,應充分利用好小學生的好奇心理,重視實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如果進行沒有思辨能力的閱讀,則意味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難以有效提升。
(三)激發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
在掌握相應的作者寫作表達技巧及方法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的生字詞,這樣并不意味著學生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只有全面重視開展高效的思辨能力的引導,通過一系列的質疑及比較,才能全面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開展。
二、借助思辨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在閱讀教學中留白,以增加設疑
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應全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全面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積極思考,更好地來體味所涉及的人物特點以及故事情節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行適當的留白,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信息的自主化捕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及思考的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意識,體現出其在閱讀學習中的主動性。
比如,在《烏鴉喝水》的教學過程中,在掌握故事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如果旁邊的石子過大而難以投入瓶中,怎么辦呢?”“如果路旁沒有小石頭,烏鴉還能喝到水嗎?”通過這些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結合閱讀內容來鍛煉思維,并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討論環節,實現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全面加強。
(二)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構建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保障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應全面尊重學生的問題,積極構建和學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及時有效捕捉學生在開展閱讀活動中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情境創設,旨在全面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探究能力。其次,教師應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個體化特點,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在教師引導下,積極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通過良好的閱讀環境,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積極采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多樣化的形式,還可以充分利用好基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續寫故事等手段,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也有利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閱讀教學中重構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應保障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教學內容的重構,重點落在借助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全面激發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想意識。通過閱讀相關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品質,并能在自身的學習、生活中,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通過這樣的過程,方可實現閱讀學習環節的逐步完善。小學生能充分體會閱讀的魅力所在,做到從書本中來,到書本中去。
綜上所述,結合新課標下的小學閱讀教學實際情況,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開展加強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發展,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8):49-50.
[2]劉西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163-164.
[3]柳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求知導刊,2021(1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