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鋒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以來,小學數學教師對課改中的“形式改革,實質為重”的理念達成了廣泛的認同,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大討論,其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深度思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條件,豐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學經驗,鍛煉其數學思維,構建其頭腦中的數學圖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目標,創設有效的課堂問題情境,將三位一體目標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融為一體,延展課堂教學空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堂是否高效取決于多個方面的因素,如師生關系問題、主體地位問題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應靈活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挖掘問題情境教學的價值,使數學課堂朝著多元化方向改革。
(一)以“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在課堂中產生積極的情感,決定著學生的數學體驗是正向還是反向,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中通過趣味性活動的設計、趣味性問題的提出、趣味性氣氛的營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主動學習。經過教師嚴謹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學習從被動變主動,數學問題的學習從表面到深度思考,課堂教學空間得以延展。
(二)以“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小學生局限于認知的狹窄性,思維的局限性、表象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本質思考。所以,首先,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問題情境,關注學生數學思維方式的養成,促使學生深度思考、關注數學本質,在“無形”的數學課堂中發現變化的規律,能極大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其次,問題情境的創設促使教師摒棄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的知識教學、概念教學,將真實情境問題展現,有助于小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深度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問題解決的課堂。
(三)以“境”關注學生主體參與
把控課堂的主體不僅只在教師,更在于學生,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重要理念。問題情境的創設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師同步同質思考數學問題。只有小學數學教師將問題情境教學的主體性、探索性充分設計,創設“問題—情境”和“思考—主體參與”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主體參與度。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數學教學目標,創設具有明確目標導向的問題情境,將問題作為主線貫穿于知識單元的教學中,以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并迅速將頭腦中的舊知識和問題結合,主動理解數學教學內容。
(一)把握原則,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必須依據教學目標,根據小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所以,問題創設首先必須具有趣味性、發展性,將問題情境和小學生的興趣結合,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其次,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具有量力性。教師在給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小學生講解數學問題時應直觀、清晰易懂,因材施教,量力而教,將問題設計的難易程度、知識的呈現建立在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上,有助于小學生產生內部認知沖突,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經驗與知識結合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無論多么新穎、多樣、豐富、靈活,如果脫離了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均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針對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把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經驗、困難甚至趣事融入數學問題中,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為生活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
(三)豐富問題情境呈現方式
小學數學教師在呈現問題情境時應不拘一格,將問題情境的呈現方式靈活化,將問題情境的呈現對象全體化。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自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狀態和學情靈活處理問題情境的呈現過程。其次,問題情境的呈現應面對全體學生,將數學問題情境設計為有梯度、層次分明的問題,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分解為層層遞進的小階段,使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李安鵬.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2]侯燕.回到原點,從數學課堂的本質出發[J].教育科學論壇,2016.
[3]張奠宙,孔凡哲.小數數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