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雅楠
摘 要:圍繞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進行探討,以排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緒,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改進策略
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指的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將涉及的物理實驗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共同進行實驗,教師將不再是實驗的操作者。但是,學生在小組實驗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只有將問題及時解決,才能使分組實驗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
一、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現存問題的探討
1.教師對分組實驗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
物理教學是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的,離開了物理實驗,物理知識的抽象和枯燥會使初中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更為低下。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實驗與探究中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培養實踐能力[1]。但是,部分教師在開展分組實驗教學中,使分組實驗教學只是流于表面,在初中生還未進行實驗之前,就將實驗結果提前告訴初中生,初中生在實驗中完全是按照教師提前的指示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和結論的填寫也完全是按照教師告知的內容填寫的。過于表面化的分組實驗教學中,初中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根本無法得到有效培養。
2.分組方式較為固化
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最關鍵的部分體現在分組上,科學合理分組是分組實驗教學效果得以保障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多數物理教師在分組時,通常會將成績、性別作為兩個重要的因素,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成績相對好的同學,保證每個小組男女比例均衡。這種分組方式有一定的優勢,考慮了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然而較為固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參與感并不強,并且很少有機會操作實驗,各項能力得不到鍛煉。
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探討
1.靈活分組
對于學習小組,教師可以定期進行調整,不必拘泥于固化的分組模式。在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以成績作為實驗小組的劃分標準,將成績較為優異、成績中等、成績較弱的學生劃分成對應的實驗小組,依據學生在實驗中和學習中的表現,對小組成員進行及時調整[2]。同基礎的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能成為實驗的操作者,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例如,以“物態及其變化”的實驗內容為例,在其實驗中需要將燒杯至于酒精燈上,并在燒杯中放入冰塊,利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總結實驗結論。對于物理成績較弱的小組,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共同配合,詳細分工,實驗才能順利完成,也需要學生共同動腦思考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因此,此分組方式,能夠使物理基礎較弱以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有明顯的參與感,其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操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建立其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2.教師應格外關注預習環節
學生的物理分組實驗需要做足準備工作。預習,是初中生了解實驗操作步驟,有條不紊地開展物理實驗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對預習環節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實驗之前給初中生布置預習內容。然而,很多初中生只是敷衍教師,課下并未預習,在小組實驗時,就會跟不上節奏。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初中生在實驗之前上交預習報告。
例如,在“熔化”的實驗中,其目的是探究出不同物質的熔化條件和特點。其具體的操作流程為:準備兩臺實驗設備,分別在兩根試管中放入海波和蜂蠟,將兩根溫度計同時放入兩根試管中,然后準備好兩個燒杯,將試管分別置于燒杯中,放到酒精燈上加熱,觀察海波以及蜂蠟的現象,記錄溫度計中的示數變化。當物質溫度達到40℃,每間隔一分鐘需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待物質完全熔化后,2分鐘后停止加熱。組織學生寫報告,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中得心應手,教師也能通過報告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指正。
3.注重實驗結論總結環節
物理分組實驗較為關鍵的部分,在于通過現象,總結結論,實驗結論是其一系列實驗操作的最終目的。初中生小組總結的過程,需要其積極思考,也需要總結自己的不足,及時改進。因此,教師應認真觀察與傾聽每個小組的總結,尊重其想法和觀點,對于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對其加以引導。例如,對于每個小組總結得不完善之處,教師可以從側面加以引導,讓小組意識到自己的疏漏之處,將其結論進行完善。
綜合所述,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是教學上的進步和創新,對于其分組實驗中的問題,教師應結合情況具體總結,使分組實驗教學得以優化,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華長.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J].開心素質教育,2016,3(7):126.
[2]錢梅.對于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9,12(8):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