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朋朋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做好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其健全人格至關重要。而農村小學生本身接觸到的事物較為局限,所以農村學校管理者應關注學生的學業情緒與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有力的教學保障。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學業情緒
一、開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農村相比于城市,地處偏遠,而且經濟發展情況一般也不如城市。農村小學生所能接受到的知識,一般都來自學校中。如果學校不注重農村小學生的學業情緒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就無法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與學習意識,更無法解決農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各種錯誤思想,這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失去開展小學教育的實際意義。
因此,作為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應真正認識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通過關注與關心學生學業情緒,正確地幫助學生疏導不良學業情緒,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識與學習態度,并通過相應有效的心理教育,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學習各種知識,為農村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農村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在校內設置心理咨詢室
農村小學領導者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積極地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不再運用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開展心理教育。而是通過在校內設置心理咨詢室的方式,保護農村小學生的個人自尊心,使其能夠主動到心理咨詢室中需求幫助,并使心理咨詢室中的專業心理教師,能夠及時發現與解決學生的不良學業情緒,進而對學生的健全人格進行有效培養。以這種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每個農村小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心理教育與健全人格培養,促使其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健康成長。
比如,當農村小學生出現不服從教師管教,或是相應的突發性不良學業情緒時,心理咨詢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及時排解與消除不良情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與學習意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組織多樣化的心理活動
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小學管理者還可以創新對學生的教學方法,組織多樣化且趣味化的心理健康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以保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使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健全人格培養與思想教育。從根源上消除農村小學生形式化地學習心理知識的不良現象,從而使其能從各種心理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與素養,使其能夠學會自我調節各種學業情緒,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農村小學管理者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比賽、合作競賽、社會時事辯論會等形式,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真正從實際生活與實踐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質與綜合素養。
(三)加強家校聯系,提升家長心理教育水平
家庭心理教育與學校心理教育同等重要,為培養農村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農村小學還需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通過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幫助家長提升心理教育水平,使小學生能夠在家中同樣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小學可以組織心理座談會、家長心理教育講座、家校交流會議等,幫助農村中文化水平低的家長,提升其心理教育水平與教育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使其能夠在家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之后,使小學生能夠從家庭與學校中,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消除不良的學業情緒,促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做好對小學生的學業情緒疏導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學習發展的重要前提。農村小學學校的管理者應意識到健康人格品質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立足于小學生的發展,制訂切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措施,促使小學生健康人格的有效形成,從而促使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蓉.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162.
[2]龔有秀.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 培養健全人格[J].好家長,2016(38).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2020年度規劃課題“關注農村小學生學業情緒與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全人格”(課題批準號:[2020]PLG1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