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苗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學一直存在課堂氣氛不活躍的問題,而趣味性教學則能夠很好地改變這種情況,同時也能夠大大地提升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教師單純地將傳統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將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作為重點,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因此課堂教學的低效率問題廣泛存在。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課堂學習氛圍營造方面,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科學性較差,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教學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關注的往往是教學活動本身,為教學而教學,而對于學生狀況以及學情基礎并沒有深入了解,導致教學活動中學生難以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學習陷入無效化,這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傷害很大。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課堂紀律就很難得到保障,學生各行其是,課堂學習效率就會相對降低,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數學是思辨的學科,應該閃爍著思考的光芒,而當前的灌輸式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大量的練習造成了數學學習的冗雜無趣,失去探索特性的數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不利,學習興趣得到不到激發,數學課堂要想高效就是空中樓閣。因此來說,數學課堂應該是學生積極探索、應用生活經驗追尋數學真理的過程,教師要做好課堂的總體設計,讓趣味性充滿教學過程。
二、教學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導入環節時的應用
導入環節水平的高低奠定了整節課的基礎,也是教學效率保證的重要環節,好的課堂導入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盡管課堂導入的時間很短,但其基礎性是不能忽略的。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狀態,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擺脫課間的松散狀態,只有學生進入課堂狀態,才能夠保持足夠的注意力,從而進行有效學習。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優化課堂導入,保證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保證。
例如,教學“方向與位置”一課時,由于該課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做到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快速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早上的太陽升起的位置在哪里?太陽晚上要在哪個方向落下?你同桌在你的哪個方位?等等,如果以上問題的提出,能夠快速地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那么學生就會很快投入課堂學習之中。
(二)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研究表明,課堂提問是課堂效率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要進行思考,思考的過程就是有效學習的過程,教師應該注意提高課堂提問質量,這樣才能夠保證問題的有效性,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應該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物,現實舉例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應用數學思想,以趣味性問題的設置,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的目光。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生活中應用到小數的情況都有哪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快速地搜集生活中的小數實例,這樣做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了生活中的數學,懂得了數學思維與生活的聯系。生動的現實事例往往是學生在生活中就經歷的,學生對這些事例興致盎然,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自覺地融入現實情境,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也加深了應用數學在課堂中的積極意義。
(三)在游戲環節中的運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數學知識過于抽象,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導致教學效率有所下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感知,運用好數學建模思想,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努力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適當應用課堂活動,多設計趣味性的問題,改變教學內容的枯燥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知識。趣味性教學可以大大延伸課堂教學,讓學生課下自主探索,形成數學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后,先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點名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報數,第一個點到名字的報1,第二個點到名字的報2,以此類推,讓學生對數字有基本的概念,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數字游戲。可以選擇在操場,讓學生分散開站立,教師喊到幾就幾個學生抱在一起。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又能提升其對數字的敏感度,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在課堂上就能實現的游戲活動,全新的形式也讓學生眼前一亮,在玩游戲的同時能夠鍛煉自己的數學能力,讓數學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刻。
趣味性教學的效果已經在小學數學中得到了驗證,應受到教師廣泛的重視。趣味性數學課堂可以在導入階段、課堂進行過程以及課下游戲中實現,而最關鍵的就是教師應該樹立趣味性思想,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趣味化,變成現實中實在的案例,在長期教學中形成趣味性特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多實施趣味性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