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對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作用。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療的84例DN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時間分為常規組和人性化組,每組42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人性化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兩組干預時間均為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結果:人性化組生活質量核心問卷得分高于常規組,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得分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是DN臨床護理的有效途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醫院收治的84例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糖尿病病例均符合《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中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依從性差、合并惡性腫瘤及精神性疾病等患者。按照就診時間的先后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人性化組,每組42例。常規組中,男19例,女23例;年齡42~75歲,平均(57.83±4.97)歲;糖尿病病程3.8~24.1年,平均(15.39±2.33)年。人性化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45~76歲,平均(57.46±5.02)歲;糖尿病病程4.1~24.9年,平均(14.92±2.48)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控制血糖、血壓、抗感染治療、水電解質平衡等。人性化小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由于疾病的長期折磨,患者往往會產生恐懼、抑郁、瀕死等不良心理狀態,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擔憂,疏導和安慰心理狀況較差的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態度。護理人員和患者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使用鼓勵性語言幫助患者形成積極的想法,減少他們的抵制、排斥和治療。(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發展和個人飲食偏好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根據患者體重和運動量調整每日總熱量攝入,嚴格控制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飲食以清淡為主,減少食鹽量,避免油炸食物。同時,控制膽固醇的攝入,主要是植物油。根據少吃多餐的原則,你可以放慢進食速度,避免消化不良,并告訴患者不要吸煙或飲酒。(3)體育保健。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控制體重和改善血糖水平。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疾病和身體狀況,結合患者目前的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制定有利于身體康復的運動計劃。應在運動前后測量患者的血糖和血壓。
1.3觀察指標
分析護理前后血糖水平、SAS評分、SDS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分數越低,焦慮程度越輕。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的抑郁程度。50~60分為輕度抑郁,61~70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分數越低,抑郁程度越輕。自我效能感評分采用Likert5分制。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越強。每個項目的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測量數據用x±s表示。組間差異經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人性化組與常規組的QLQ-C30評分[(60.75±3.09)分vs.(60.18±3.38)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5,P>0.05);護理1個月后,兩組QLQ-C30評分均明顯提高,且人性化組高于常規組[(91.96±4.23)分vs.(80.34±4.0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1,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1個月后,兩組SAS及SDS評分較護理前下降,且人性化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更為嚴重,對患者的健康構成極大威脅。主要病理特征為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尿蛋白排泄和糖尿病性腎小球病變。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病情隱蔽,病程較長,需長期治療。臨床上,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腎病,但透析治療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削弱對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反應,患者會產生負面情緒,阻礙治療的順利進行,甚至加重病情。患者在透析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低血壓,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后果更為嚴重。
人性化護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為病人提供全面、多樣化的護理服務,滿足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本研究從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使患者既能享受到有效的治療,又能享受到人性化的細節護理。通過心理護理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恐懼、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還能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面對治療。為患者提供飲食護理,幫助患者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穩定血壓和血糖水平;避免因飲食不良導致病情加重,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此外,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指導,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舒適的情緒,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抵抗力;同時,在運動中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減少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促進患者的康復。
結論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自我效能感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艷艷,朱成樓,吳敏儀,等.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臨床療效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4):306-307.
[2]張文文,張冰,張少華.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護理效果評估[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4):357-358.
[3]張媛,張彤.人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1):199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