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國榮 常書生
摘要國有企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黨和政府為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性而實行的一種監督管理制度。本文基于市級供電公司總經理經濟責任審計實踐,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構建市級供電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 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應用案例
DOI: 10.19840/j.cnki.FA.2021.04.012
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其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高質量的發展包含宏觀和微觀相結合、供給和需求相結合的維度、公平和效率相結合、目標和過程相統一、質量和數量相統一五個維度[1]。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在全社會形成合力。因此,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構成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而經濟責任審計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之一。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鮑國明提出了新時代內審與高質量發展同行的理念[2]。在目前我國的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這對國有企業領導人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國家電網關系到國家的能源安全,同時也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骨干企業。因此,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與高質量發展適配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并付諸于實施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一、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構建
(一)高質量發展內涵及其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理論角度出發,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作為指導,是一種經濟發展質量狀態:對高質量發展而言,創新是動力源泉,協調是內生特質,綠色是普遍特征,開放是必經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高質量發展同時考慮了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創新性、有效性、充分性、持續性、分享性和穩定性特征,是生產要素投入低、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質量型發展。
對于企業而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建設經濟現代化體系的戰略支柱。企業的創新才能不斷推動整個國家的創新,創新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速度、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離不開整體協調發展的戰略,企業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但是在企業內部整體應該協調發展,完善企業整體發展,要注意解決“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問題,促進共同發展。通過激發新動能,開發新產品,鞏固優勢產品等促進整體協調發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保持對社會責任的關注,有效履行社會責任會對企業的社會形象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推動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企業進行高質量發展時離不開一系列的監督、控制活動,尤其是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經濟責任審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加強對任期內的創新投入情況、協調發展狀況和社會責任履行的審計將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構建框架
我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已經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進行了較為豐富的研究。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應該綜合三方面來進行,即會計信息真實合法性、企業發展能力、生產經營績效[3]。國有企業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應該設置四類指標進行衡量與監督,主要包括財務效益狀況的指標、償債能力相關的指標和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企業貢獻率指標以及領導人廉潔指標這四個方面[4]。管理責任和社會責任這兩個方面應該是國企經濟責任評價中主要應該考慮的地方,提出國企領導的經濟責任評價指標中應該包含財務評價相關指標、管理責任相關的指標、法紀責任相關的指標以及社會責任評價相關的指標,并綜合進行評價[5]。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應以經濟責任履行為核心進行構建,主要包括財務性、合法性、經濟性三個方面[6]。而有的學者設計建立的評價指標中包含五個方面,即區域和社會發展狀況、地方性的財政收支狀況、重要經濟決策中黨委和政府執行情況以及廉政勤政這五個維度[7]。經濟責任審計指標從生產經營維度、可持續發展維度、資源環境及國企社會責任維度構建[8]。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國內外學者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有各種方法,但是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具有權威性的統一審計評價體系,更缺乏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視角構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的相關研究。
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界定是指標體系構建的依據。根據新修訂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2019)和《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經濟責任審計》(2016),國企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如下: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推動組織可持續發展情況;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執行和效果情況;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情況;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風險管控情況;企業財務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在經濟活動中落實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遵守廉潔從業規定情況;以往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等。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根據其要求,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中應納入發展創新和社會責任等維度的指標體系。
本文在綜合考慮國家相關規定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市級供電公司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為例,涉及工程、財務、電力營銷等專業領域,涵蓋的單位包括下屬縣市供電公司、直屬公司。根據電網公司的行業性質和業務特征,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框架如圖1所示。
二、市級供電公司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具體內容
評價指標標準分值總分為100分,運用專家調查法,通過對理論界和實務界專家的訪談,同時結合國資部門的考核要求,根據各項指標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重要性,對分項指標進行賦值,其中經營管理規范性和經營績效占比較高,經營管理過程是經營績效的決定因素,因此,經營管理評價標準分值40分,經營績效評價標準分值30分。發展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但考慮到國網系統的大部分科技和管理創新是在總部層面完成的,因此,將市級供電企業層面發展創新評價標準分值定為10分。市級層面供電企業直接接觸客戶,同時安全生產、供電質量和員工管理也很關鍵,因此,將社會責任評價標準分值定為20分。4項評價內容細分為18項一級評價指標、54項二級評價指標,分別設定了明細分值。各項評價指標分值占總分的比例即為各項評價內容的權重,權重高低反映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重點和評價導向。
(一)經營績效指標(30分)
經營績效評價主要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狀況方面進行評價,《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實施細則》規定企業綜合績效指標由20個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和8個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組成,這里僅選擇其中10項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具體評價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將指標進行替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具體如表1所示。
得分25分以上表明任期內經營績效明顯改善且呈穩步上升趨勢,得分12-25分表明任期內經營績效水平呈基本保持趨勢,得分12分以下表明任期內經營績效狀況呈下降趨勢。
(二)經營管理指標(40分)
經營管理評價反映通過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更好地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監督評價,保障企業信息的真實、可靠,促進企業守法經營和提高管理水平,從制度、內容、內控等方面進行監督評價。具體如表2所示。
得分35分以上表明任期內認真遵守法律規范,經營環境較好,各項業務流程規范,風險可控;得分15-35分表明任期內基本遵守法律規范,經營環境良好,部分業務流程欠規范,風險可控性需進一步加強;得分15分表明任期內遵守法規意識較差,較多業務流程欠規范,風險控制嚴重不到位。
(三)發展創新評價指標(10分)
雖然經濟責任審計主要基于歷史數據進行審計,但也應分析經濟責任履行對未來的影響。對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做出的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行為應予以肯定和鼓勵,對短期行為應予以揭示,同時要把管理上的特色和創新能力體現出來。具體如表3所示。
得分8分以上表明任期內企業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要素,實現企業持續盈利增長和能力提高,保持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創新形成并維持自己的持續競爭優勢;得分4-8分表明任期內企業有一定的創新成果,但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得分4分以下表明任期內企業持續發展能力較差,沒有新的創新成果。
(四)社會責任評價指標(20分)
廣義的社會責任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企業在創造利潤、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社會(包括客戶、員工等)的責任,這里主要選擇了安全生產、供電質量、客戶服務、員工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具體如表4所示。
得分16分以上表明任期內企業認真承擔并履行好社會責任,明禮誠信,保證產品質量,關注客戶需求,關注員工發展、收入待遇及健康;得分8—16分表明任期內企業能基本履行社會責任;得分8分以下表明任期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較差,缺乏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平競爭的意識,缺少誠信。
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應用案例研究——以Y市供電公司為例
國網Y市級供電分公司是國有大一型企業,主要擔負著Y市三縣(市)四區的供用電業務。本部設15個職能部室,15個業務支撐和實施機構,下轄四個縣級供電公司。市縣兩級5個農電公司,64個供電所。本文以Y市供電公司為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應用情況具體如表5所示。根據得分情況,一般將綜合匯總得分在90(含)分以上,且企業主要負責人個人不存在違反廉潔從業規定的,給予經濟責任履行很好的評價結論;綜合匯總得分在80-89分之間,且企業主要負責人個人不存在嚴重違反廉潔從業規定的,給予經濟責任履行較好的評價結論;綜合匯總得分在60-79分之間,給予經濟責任履行一般的評價結論;綜合匯總得分在60分以下的,或企業主要負責人存在應當承擔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的特別嚴重的違紀違法行為的,給予經濟責任履行較差的評價結論,Y市供電公司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如表6所示。從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看,單純從企業的經營績效和經營管理維度看,其得分較高,狀況良好,但發展創新和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較弱,與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從高質量發展的視閾看,企業需要在創新和社會責任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以保證企業的額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與展望
在研究中,本文從高質量發展的視角,構建出一套適合電網企業實際情況的經濟責任綜合評價體系,然而由于其涉及的內容非常寬泛,加之研究者能力、時間、資料和實踐條件的限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企業的發展創新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狀況、行業發展及國家政策方向要求制定合理創新計劃,從產品、科技運用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實現發展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在今天的社會中,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積極履行是十分必要的,而對于供電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而言,社會責任履行要注意跟進和改善,注意做到安全生產,同時提高較高的供電質量及客戶服務,提高企業整體形象和產品質量水平,為企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未來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應該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和基礎進行,推動內部審計所在組織防范風險、強化內控、完善治理,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實現內部審計新的價值創造。AFA
參考文獻
[1]盛朝迅.理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N].經濟日報,2018-04-27(014).
[2]鮑國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J].中國內部審計,2018(10):6-17.
[3]劉正午.復合審計評價體系在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應用[J].審計研究,2003(1):48-52.
[4]張曾蓮.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想[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54-60.
[5]王曉慧.構建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三維模式機制[J].北方經濟,2006(5):65-66.
[6]代文娟.構建以經濟責任履行報告為核心的評價體系[J].審計月刊,2008(6):4 - 5.
[7]韋小泉,王立彥.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審計研究,2015(5):20-27.
[8]鄭國洪.國企綠色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AHP模型思考與改進[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2):97-104.
(審稿:張多蕾編輯: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