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學教學的形式越來越多樣,線上教學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逐步走到了教育的前沿陣地。2020年的疫情,線上教學成為我校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本文以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為例,以我校三個班級線上、線下教學來實踐,將三個班級教學效果進行對比。
◆關鍵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教學效果
2019年4月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中提出圍繞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推動教師研訓,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2020年初的疫情,線上教學成為我校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大規模的學生在家參加線上教育教學,對于我校師生而言均屬首次。這也是對我校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也有諸多啟發。隨著線上教學的推廣,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也提上了日程。
一、傳統線下教學的不足
1.師生定位上,教師是主角,是學生學習的發起者,也是學生知識的指導者、傳授者和學生學習的終結者。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我國“互聯網+”與教學相結合的發展需要,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與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培養出來的人才重理論,輕實踐;重書本,輕素質;重復制,輕創造。
2.在傳統線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質量與班級的人數有極大的關系。班級人數多會降低教師的教學質量,如果有個別學生影響課堂紀律,則會影響教師的上課。
3.傳統課堂中,教師不能夠及時得到大部分學生的教學反饋,對于學生掌握情況的分析往往比較滯后。
4.對學生的上課注意力要求很高,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上課注意力很難連續保持,又不可以讓老師將教學內容多次重復。
5.《機械基礎》課程某些教學內容受限于工作條件等原因,線下教學往往看不清圖片或者實物。
二、線上教學的不足
1.線上教學教師沒法知道學生是否在認真學習,線上教學有的同學有沒有認真聽課,老師不會及時的發現,甚至學生到底在沒在學習,他都看不出來的。可能把屏幕最小化,然后在玩游戲、聽音樂。
2.線上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也需要學校有團隊對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開發和應用。教師不僅需要做課件、微課,還需要熟練使用各種教學平臺,能篩選網絡資源并進行資源整合和開發。
三、教學效果對比
本學期,我校機電工程部1801班、1802班和1803班都參加了《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其中1801班56人參加該課程的教學,采用的是線下教學的模式。1802班36人參加該課程的教學,采用的純線上教學。1803班49人參加該課程的教學,采用的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
1.學業水平的比較
三個班級所有同學都參加了該課程的考核,1801班班級56人80分以上2人,占比3.57%,70—79分16人,占比28.57%,60—69分22人,占比39.29%,60分以下16人,占比28.57%。1802班,班級36人80分以上4人,占比11.11%,70—79分10人,占比27.78%,60—69分14人,占比38.89%,60分以下8人,占比22.22%。1803班班級49人80分以上13人,占比26.53%,70—79分14人,占比28.57%,60—69分20人,占比40.82%,60分以下2人,占比4.08%。1803班班級49人80分以上13人,占比26.53%,70—79分14人,占比28.57%,60—69分20人,占比40.82%,60分以下2人,占比4.08%。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任務驅動+互聯網+數字化資源”混合的教學模式下,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學習能力。
2.職業素養的比較
本門課傳統線下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外,也滲透了紀律意識、行為規范、文明生產等職業素養的教育,但缺乏對學生自始至終職業素養培養的貫穿。1803班該課程采用線下線上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從情境引入開始就融入愛國主義、愛崗敬業、熱愛勞動等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方便教師監督和評價,規避了傳統的教學的不足。我校管理部門對三個班級這門課程的部分管理記錄,每個評分項目滿分10分,每發現一例違反扣分0.1—1分。新模式下的1803班無論是工作態度,還是勞動精神、紀律意識都達到9分以上,都明顯比傳統模式下的1801班和1802班好。
從分析得知,無論是學業水平、職業素養、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線下線上相融合教學模式的班級都遠勝于其他兩個班級。當然我們融合方式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多探索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交互式學習,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服務平臺空間,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線下線上融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我校剛剛起步。線下線上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傳統課堂教學向數字平臺教育的轉變,能促進教學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革新教師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理念。
參考文獻
[1]趙帥著.破局:互聯網+教育[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