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洪
摘 要 2015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批復》,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自成立以來,江北新區實施了大批公共空間、公園、道路景觀照明工程。本文以桃湖公園夜景照明工程設計為例,從空間分析出發,以服務周邊受眾為切入點,明確照明設計理念、原則、思路和手法,闡述城市公開空間夜景照明設計的照明表達。
關鍵詞 照明設計 空間分析 服務受眾 公共空間
中圖分類號:TU1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6-0054-02
1 概況
該項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區中心區北端,江北新區是中國國家級新區,是南京北上連接中西部的重要北門戶。
桃湖公園位于南京江北新區大廠街道和盤城街道,距離長江岸線最短直線距離約為2.8km,為一座小型水庫,庫容量約為22萬m3,始建于1958年,曾在上世紀作為魚塘、農田、灌溉水源、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所使用。此外場地還地處老山的東北側余脈,緊鄰龍王山風景區東側、江北大道快速路東-S8號線信息工業大學站,與主城區有著便捷的交通聯系。
桃湖公園于盤龍山莊和南鋼小區以南,以湖濱路鳳濱路為界。西側、東側和南側分別以現狀道路為邊界,總用地面積40.7萬平方米。根據上位規劃,丁解水庫項目在高新大廠組團大廠中心區,是江北新區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廊上的關鍵節點、是工業遺產——創意產業板塊的中心景觀帶。[1]
2 分析
2.1 項目特色分析
交通位置便捷:公園緊鄰城市快速路及江北S8號地鐵線,與主城區有著便捷的交通聯系。
受眾群體廣泛:周邊多為成片住宅區及高校,輻射人群比較多,具有固定的受眾群體;生態資源豐富:先天的山、水、林資源融合園內特色植物,建立了獨特的公園形象。
2.2 視線分析
經過視線分析可以得出觀賞項目的兩類主要視線角度:
(1)第一類為外部視角,該視角無論是車行視線還是人行視角,都可以看到公園的大體輪廓,可以獲得景觀的第一印象,因此夜景照明設計要重點展示該景觀的新穎性,凸顯公園的風格,成為對外進行展示的窗口。
(2)第二類為內部視角,該視角能夠讓人處于景觀氛圍中,與景觀親密接觸,因此要通過夜景照明增加人與景觀的聯系和互動。
2.3 活動分析
不同的人群決定了其夜間的活動行為不同,也就決定了對照明的需求不同,因此照明設計中要區分主次,不能過于單一也不能全部考慮。通過受眾人群活動空間的行動路線得出夜景照明的策略為前區重,整體光環境流光溢彩;后區輕,整體光環境暗淡優雅。注:(1)本地受眾(主要指日常休閑);(2)外地受眾(主要指旅游消費)。
3 訴求及原則
3.1 設計訴求
桃湖公園的夜景定位為自然生態、多元體驗、智慧照明的城市公共空間,提供一個夜晚可以休閑、散步、游玩的體驗平臺。其設計訴求主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建立完整的照明框架,為夜間活動的人群提供安全感;塑造獨特的夜間景觀,提升公園的夜間吸引力;創造夜景文化和藝術,增強受眾視覺體驗,賦能夜游經濟;打造智慧夜景,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區,引領新模式。
3.2 設計原則
以人文本:照明設計應考慮人與景觀的互動關系,人的心理反應,將人與物的感知作為照明對象首先的考量因素;同時考慮與城市建設的契合度;文化呈現:依據項目的文化定位選取文化符號賦予夜景照明,展示文化功能的同時提升項目的知名度,營造特有的亮化氛圍;綠色照明:嚴格按照明標準設計夜景照明,合理選用夜景照明的方式和方法,應用節能高效的燈具,加強夜景照明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夜景照明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智慧創新:創新運用智慧夜景照明模式,通過模式區分、場景營造、互動體驗、智慧控制等方式,加強夜間智慧的運用。
4 思路及策略
4.1 設計思路
依據前期的分析和該園區的景觀分布及空間關系,該園區的景觀照明總框架可定為“一湖、兩線、四區、多點”的點線面夜景布局。一湖是指桃湖公園,兩線指一級道路、二級道路,四區是指城市休閑區、互動活力區、體驗游賞區、運動放松區,多點是指入口區、建筑區、廣場區、臨水區、觀賞區、運動區、休閑區;塑造完整形象、統一基調的夜景照明構架,提供一個整體的、安全的夜間光環境,滿足人們心理對安全感的需求。[2]依據園區的道路系統,按照照明規范進行針對性地提供功能照明,保證完整的夜間形象呈現,園區內的公共空間提供足夠的夜間光照度,滿足夜游出行的需求;打造新穎獨特的夜間場景,提供豐富多樣的多元體驗,間接拉動園區夜間經濟效益。按照服務人群的受眾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場景照明,引導人與景觀的聯系;體現景觀藝術與照明技術的結合,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提煉項目的景觀元素,定制專屬的夜游觀景路線,對園區的特色進行二次開發利用。利用園區的豐富的景觀元素載體融入文化,串聯起特色景觀節點路線。
4.2 設計策略
以線串點,加強聯系。以園路系統框架串聯四個區域的核心景觀點,確定主次、明確空間架構、細分指標、塑造形象。明暗有序、層次分明:以園區內的景觀載體進行分類,在保證功能的基礎上做到前區明亮后區幽暗。一級亮度:一級道路、二級道路、北入口廣場、景觀橋梁、商業街、飛虹橋、兒童游樂場、花階拾趣、停車場、東西入口;二級亮度:三級道路、漂浮棧道、大草坪、芝櫻坡;三級亮度:流泉疊瀑、桃花溪澗、巖石花園。光色相混、以暖為主:依據景觀元素載體的屬性采用相應的光色來體現,整體上以暖白為主,彩色為輔。3000K照明為主:一級道路、二級道路、三級道路、商業街、兒童游樂場、花階拾趣、停車場、東西入口、漂浮棧道、桃花溪澗;RGBW照明為主:飛虹橋、流泉疊瀑、巖石花園、桃花品種園、芝櫻坡、大草坪。動靜相融、以靜為主:園區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整體上以靜態為主,動態為輔。靜態為主:一級道路、二級道路、三級道路、商業街、兒童游樂場、花階拾趣、停車場、東西入口、漂浮棧道、桃花溪澗;動態為主:飛虹橋、流泉疊瀑、巖石花園、桃花品種園、芝櫻坡、大草坪;選取重要核心景觀點,利用創新手法再現園區古典文化元素,述說公園的文化歸屬特征。建筑的立面墻體選取局部投射桃花圖案,增添文化性,建筑的頂部采取留白處理方式。北入口廣場利用影像燈投射桃花動態圖案,增強與人的互動性。園路系統200米等間距地設置圖案燈,投射桃花圖案,增加園路的趣味性。大草坪區域利用特色燈光小品營造氛圍;充分利用水資源,打造特色音樂噴泉,增加視覺藝術核心點。
噴泉的外形組成桃花形狀,在不同的模式下,可以進行色彩變換,也可以通過控制進行音樂播放,可以為游玩的游客量身定制不同的音樂;景觀綠植進行智能控制,模式細分,呈現多種色彩。選取中國古典色彩對特色植物賦予傳統色彩,渲染傳統古典美學。
5 具體設計方案
5.1 功能照明
根據園路系統的分級。利用照明標準和規范進行功能照明,提供足夠的光照度,保障夜游出行的安全。
一級道路(6米):采用LED 60W ?4000K的庭院燈,安裝高度為5米,間隔30米交叉布置;二級道路(2.4米):采用LED 30W 4000K的庭院燈,安裝高度為3.5米,間隔15米一側布置;三級道路(1.2米):采用LED 10W 4000K的草坪燈,安裝高度為0.6米,間隔8米一側布置。
5.2 景觀照明
依據前期劃分的四個區域進行不同的照明手法營造不同的照明氛圍。城市休閑區照明意圖:自然、活力、商業、特色,采用的照明手法有RGBW變色、投影、霧森系統、特色燈光小品、洗墻燈、投光燈、地埋燈、線條燈等;互動活力區照明意圖:互動、活力、體驗,采用的照明手法有特色燈光小品、地埋燈等;體驗游賞區照明意圖:體驗、新奇、情感共鳴,采用的照明手法有特色燈光小品、投光燈等;運動放松區照明意圖:安全、放松。
6 技術支持
6.1 安裝措施
建議方案確定后,與景觀對接,對部分景點夜景設計要與景觀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最大化地提升工程品質;開張平展的樹木,較大的樹冠如欒樹、柳樹、槐樹、梧桐等大型喬木,燈具安裝在樹干至樹冠邊緣的1/3~1/2處。小型喬木,樹型相對低矮,樹冠較小如紅紫薇、染井吉野櫻、桂花等枝葉比較密集的小喬木,燈具可放在樹冠范圍之外,從低向上斜照樹冠。如果樹干較稀疏,燈具宜放在樹冠下方,向上照射即可。開張直立樹木,樹冠較小,如楊樹、銀杏、水杉等,燈具宜安裝于接近樹干處,光垂直向上照射,并使用窄光束燈具。
燈具、管線、線槽的安裝一定要與現場結構的進行密切配合,燈具外殼、線槽一定要噴涂與立面相同顏色,最大化地減少對白天景觀的影響;夜間控制好燈具的出光角度,盡量做到所有燈具在一個角度上,盡量避免產生過多地光污染。燈具的光束角要按照景觀綠植的冠幅采用不同的投射角度,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樹木的高低、疏密、樹冠形態,可選用合適的光束角對其照射。寬光束適合于強調樹的形狀,對于樹枝茂密的樹,可以使用30°~60°進行精準控光以獲得較好的光照分布。當樹木為細高型時,最好采用窄光束進行精準投射,角度控制在15°~30°;所有裸露在外的線頭盡量利用接線盒隱藏起來,做到景觀的最優化。還需注意防水問題,一定要把安全隱患排除掉,做到全天候安全。[3]
參考文獻:
[1] 彭海英.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夜景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2] 陳荃.創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C].江蘇:半導體照明創新應用暨智慧照明發展論壇論文集,2020:310.
[3] 王健偉,秦佳麗.地域文化特色在夜晚城市環境中的體現[J].燈與照明,2017(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