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鑫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還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已有“三個自信”基礎上增加文化自信,意味著將我們民族的生活價值系統及其表達形式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層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滋養,獲得活的靈魂。
◆關鍵詞:文化自信;英語視聽;課程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文化自信是一個名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文化自信是彰顯中國軟實力的基礎。一個民族的文化力強盛,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就強盛。如果說文化自覺是一種意識、責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種信念、信心,文化自信本質上是指一個民族、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只有對自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
二、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挥袑ψ鎳奈幕凶孕牛拍軓娜莸娜ミM步、創新。大學生處于文化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目前大學生缺乏文化自信,文化和歷史底蘊相對薄弱。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接觸西方文化的機會更多,避免盲目的追崇和模仿西方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下一代的。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更應該培養文化自信,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
三、高職英語視聽說課上文化自信現狀
以某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課上教學依托教材的同時,結合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及模式,培養學生把漢語所承載的信息用英語準確的表達出來。例如:在課堂上討論話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對中西方文化有什么新的或者是更深刻的理解?”,學生的討論中大多停留在表面,例如,中國與其他國家對待此次疫情的態度不同,處理方法不同,對待國民的方式不同等等,但很少有同學提及導致這些的文化根源。還有在課堂上曾經聽過一段英文題為“外國人眼中的至圣仙師孔子”,之后讓同學們談了談對孔子的了解以及對孔子思想的理解。學生們的答案大多是在舉例孔子一些有名的思想,而沒有把這些思想的與我們的生活及成長結合起來,也沒有認識到孔子思想對我們乃至世界的深刻影響。所以學生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入,離提升文化自信還有段距離。
現在大多高職高專學生可以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了傳統文化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文化全球化是現在世界發展的一大特點,通過相互融合與滲透,互補民族文化并促進彼此發展。當代大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缺乏自信心大致因為受多元文化影響,對當代主流文化不夠重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欲望減弱,忽略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的學習;再者現階段我國高職學校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學校教學時會比較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忽略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生們受教育模式的影響,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及認同感。
四、英語視聽說課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
那么我們就應該繼續思考這個問題——在今后的英語課堂上如何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培養文化自信。
(一)教學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兩者相輔相成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文化的傳播與價值的傳遞。當前社會不同思想文化交融交匯,社會思潮多變復雜。學習英語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外的文化,教師的文化價值引導就更為重要。
教師教學中以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充分挖掘視聽說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價值的資源,區分中西方文化區別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要使這門課既能傳遞語言知識,又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注重學習英語知識與培養英語應用技能等等,還要包含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激勵學生的文化自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每個教學單元都要去挖掘我國文化的體現點。涉及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及了解了西方文化,又可以意識到我國文化的價值。而且在“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大戰略下,培養學生“中外文明溝通互鑒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勢在必行,現如今對小學生的英語教學目標中有一項為“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高職英語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目標就是教師,所以,堅定文化自信尤為重要。對于視聽說課來說,即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也要配用愛國情懷;即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而且這樣的目標應該貫穿于總體教學,時刻不能松懈。
(二)英語視聽說教學中融入中華文化
學生對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知以后,就面臨怎么學這一問題。本課教材上的材料以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為主,為的是學生可以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學習到地道的英語。這使課堂成為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傳播的途徑,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程度上“失語”。比如,學生很熟悉西方節日的表達方式,但是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表達方式不甚了解。
因此,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適當地引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以克服上文提到的弊端。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對比。中華文化更具其獨特的魅力與精髓。例如:講解運動及體育精神,教材中提供的影音資料均與國外的運動員有關,那么我們中國的優秀運動員也有很多,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體育精神也很震撼,教師便可以針對該話題設計課上或課下活動讓學生去多了解中國體育精神。其實這種體育精神與我們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有密切的聯系。那么學生在學習了西方文化,練習了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時,也了解了中國運動員,中國體育精神以及中華傳統文化。視聽說教學過程中就不再是單向的“文化引入”,還培養了學生“文化輸出”的能力。
(三)提升教師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和文化自覺
教師作為榜樣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思想及行為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相對于其他專業老師,我們英語教師可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大一些。所以我們的堅持要更加堅定,要堅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好地肩負起鑒定學生文化自信的責任。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提高自身文化的重要性,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傳播中華文化,正確引導學生,自身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素養就要達到一定高度。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中華優秀文化的修養,保持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克服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自覺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貫穿整個教學。當然這也不是指對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一股腦地加以排斥,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客觀理性的比較基礎上,幫助學生在內心深處建立文化自信。
五、結束語
“英語視聽說”課程是本科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班的一個重要課程,重點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利用電腦輔助教學使得學生能在地道的英語環境中視聽結合地來學習地道的英語,迅速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視聽說課中涉及到大量的文化信息,雖然大部分均與西方文化相關,但教師要適當地引入中國文化,進行文化對比,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積累英語文化知識,還要引領學生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本國文化素養,從而提升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石瑩.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1-18(7).
[3]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74-78.
[4]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J].大學外語教學研究,2018(1):7.
[5]邱琳.“產出導向法”語言促成環節過程化設計研究[J].現代外語,2017,40(3):386-396,439.
[6]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8,32(3):387-400.
[7]邱琳.“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辯證研究[J].現代外語,2019,42(3):40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