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摘要: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外閱讀能夠拓展學習閱讀思維和提升閱讀能力,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激趣導入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課堂導入環節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等方面進行設計,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因此,本文主要從圖片導入、實物導入、故事導入等幾種激趣導入的方法進行分析,最終實現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提升和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導入;趣味性
課外閱讀課程的導入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萬事開頭難,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才能夠為后期的教學做好鋪墊,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課外閱讀的導入更是如此,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運用激趣的方式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閱讀興趣,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結合自身閱讀教學經驗,主要從以下幾種課外閱讀課程的激趣導入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寶貴的參考依據。
1.激趣導入方法一——運用實物或者實物圖片直觀性導入
小學生對具體的實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如果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借助于實物進行導入,那么就會大大的增強課堂的活躍度和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閱讀《稻草人》文章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稻草人的圖片或者稻草人實物帶入課堂,作為課堂導入的資源。
圖片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雖然不及實物的直觀性,但是相比語言的描述更加形象化,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的運用直觀的實物圖片來進行課外閱讀的導入,能大大提升閱讀教學的水平以及學生閱讀的動力,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實物圖片的觀察來豐富他們在閱讀中的想象能力,增強他們的感知和感性能力,凝聚學生閱讀注意力,提升他們閱讀興趣,最大化的提升閱讀效率。
再如閱讀《傻狗溫迪克》中,教師可以將小狗帶入課堂,當然在教學環境允許的條件下進行,也可以帶入實物的圖片進行導入,運用多媒體功能將其呈現給學生,這樣能夠給學生別具一格的教學效果。
豐富多彩的圖片資源在義務教育階段中有著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搜集更多與課文相關的閱讀資源,這些圖片不僅能夠有效發揮協助教學的作用,還利于促進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實物和實物圖片的導入方法更多適用于內容直觀性的課文,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閱讀中,與課外閱讀素材中有著諸多直觀性的文章,都可以采取該方法進行導入,進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激趣導入方法二——運用故事來進行的閱讀課堂導入
故事導入方式能夠令人回味無窮,每一個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故事內容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利用該特點來講一些成語故事或者寓言故事等內容進行導入,學生會對此越來越沉醉其中,從而引領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
例如,在閱讀《好哭的月亮》中,可以的運用嫦娥的故事來導入,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欲望,可以運用傳說故事進行導入,由此可見,故事無處不在,教師需要合理巧妙地利用,搜集與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題材來給學生講一講,注意語言的聲情并茂、形象生動,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強,因此故事內容將精短,最大限度的發揮故事的魅力,讓最精彩的部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給學生,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激趣導入方法三——運用謎語進行導入
謎語是每一個小學生喜歡的一種游戲方式,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該特點來創設或者利用謎語來導入課堂內容,為此學生會陷入沉思之中。
例如,在《蝙蝠和黑夜》的閱讀中,組織學生進行猜謎語,即天空中會飛的但不是鳥,白天睡覺,晚上工作,沒有眼睛,但能夠精準捕捉害蟲。通過這樣的謎語敘述來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在文章中尋找到答案。
再如,閱讀關于貓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通常謎語情境的創設來進行導入,這樣的導入能夠自然而有趣,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雖然猜謎語看似簡單的事情,但是在猜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在飛速的運轉,拓展學生的想像思維,當然,謎語的內容一定與教材內容相關,不能夠將精力全部放在導入環節之中,合理適度的利用謎語這樣才能夠發揮其作用。
4.激趣導入方法四——運用歌曲導入
小學生的音樂細胞通常都非常好,對有節奏的樂感能夠做出相應的動作,教師可以根據該特點來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歌曲來導入課程內容,促使學生在一個富有音樂背景的環境中學習,豐富學生情感,還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例如,在《走進春天》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春天在哪里歌曲進行導入,音樂播放完后,教師可以利用歌詞中的春天在哪里來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的深層次的閱讀課文,來尋求答案,這樣的導入能夠有效引起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的興趣,更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體驗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當然,這也需要老師在備課中精挑細選復合文章情感的音樂進行播放導入,從而最大化的發揮激趣導入的作用。
5.激趣導入方法五——通過演示實驗導入
演示實驗的導入方式主要是通過利用教具來進行實際的操作,將演示的結果或結論導入到新課中,這種導入具有很強的視覺作用,例如在學習《十萬個為什么》閱讀中,內容中諸多奇妙的物理現象,如鐵球自由落體現象,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兩個鐵球來設計自由落體實驗,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能夠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過這樣的課堂導入形式適用的文章還是很少。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特性的課程,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的開始階段,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好的文章擁有很多種導入的方法,適宜學生身心發展、貼近學生生活的導入是合理、有效的,但是無論是適用何種導入方式,最終都是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秦子琪.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導入設計[J].小學生(下旬刊),2021(04):77.
[2]孟永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導入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21-122.
[3]劉月. 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生成的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20.
[4]田靈茹.巧妙的課堂導入,別樣的風景線——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課堂導入初探[J].中華少年,2020(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