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志愿服務在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進步中有著重要作用。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志愿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引導大學生思想和行動、凝聚大學生精神和理想、激勵大學生奉獻和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索大學生志愿服務創新策略,有效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志愿服務 創新
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1],凸顯出志愿服務在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進步中重要作用,極大堅定了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的信心[2]。大學生志愿服務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可以有效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1.引導大學生思想和行動
大學生志愿服務通過宣傳、動員、組織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教育和引導的方式,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一是志愿服務是健康積極的活動,大學生參與其中便會潛移默化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有著深入的感知,面對不良社會思潮能夠堅定理想;二是志愿服務是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重要載體,有效幫助大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中。
2.凝聚大學生精神和理想
大學生作為個體因志愿服務而凝聚在一起,由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團隊在富有廣大人民群眾基礎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凝聚一股強大精神合力。志愿服務精神中的奉獻人民精神和進步成長信念讓大學生逐漸形成集體歸屬感和榮譽獲得感。大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對服務對象的幫扶和救助等過程中讓服務對象獲得了社會的深入關注和廣泛支持,在社會中也逐漸形成人人互助、和諧奉獻的良好風氣。
3.激勵大學生奉獻和向上
高校在動員和組織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過程中,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力,使得各團隊成員在奉獻向上的進取活力中形成強大的精神驅動力。大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不斷獲得社會肯定過程中與志愿服務形成良好互動,激勵大學生不斷參與志愿服務。高校定期組織優秀大學生志愿服務事跡分享表彰會,充分展示大學生奉獻精神和高尚情操,激勵更多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指導教師能力提升
1.研究大學生志愿服務前沿理論
第一,指導教師要及時關注大學生志愿服務前沿理論,在理論研究中探尋大學生志愿服務動力和規律,運用理論指導大學生實踐,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理論體系。第二,高校應根據本校學科特色組建指導教師隊伍,實現校內相關教師通力合作,將志愿服務工作作為研究開展。第三,高校將本校大學生多年來的志愿服務過程進行整理和分析,將本校志愿服務工作打造的更加具有特色性和育人性。
2.強化大學生志愿服務指導水平
高校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在指導大學生志愿服務過程中,其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指導師資對大學生素養提升、信念培育、思想教育方面具有針對性地引導教育價值。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不斷加深研究和指導水平,更有實效地引導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教師帶領大學生與外單位等溝通交流的同時,也不斷深化指導水平,同時也加深了社會對教師和大學生的認同度。
3.強化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引導
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中,實踐育人是延展思政課主渠道的有效途徑和必經之路,思政課中理論教學可以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體系有整體的認知,而實踐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內嵌到思想道德和行為準則中,大學生志愿服務恰是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志愿服務指導教師需要站在大思政格局中思考,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果、有溫度地融入大學生志愿服務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路徑創新
1.建設志愿服務課程,融入思政教育體系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是作為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對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來說實際引導價值較低。高校需將志愿服務以課程項目化方式建設為第一課堂課程,設置合理必修學分,引導大學生將志愿服務作為自身素質培養的必經途徑。大學生志愿服務課程建設可以采取設置實踐教學、網絡培訓、項目交流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讓大學生根據服務方向、實踐要求等選擇自己需要申報的課程,在課程中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志愿服務能力。
2.豐富志愿服務內涵,助力實踐育人創新
大學生志愿服務內涵必須緊隨社會進步腳步,契合時代發展理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輸入生機和能量,實現實踐育人創新發展。首先,緊扣大學生特點、社會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大學生學習規律和成長特點以及社會不同群體的需求基礎上科學融入志愿服務過程。其次,整合社會資源,高校應組織大學生與當地政府部門、基層社區、社工組織等積極溝通聯系,調研服務需求,讓大學生志愿服務和社會需求接軌,豐富服務內涵,在調研和實踐過程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3.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拓展網絡共享陣地
為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志愿服務隊伍,高校可以搭建大學生喜樂見聞的志愿服務網絡共享平臺,集合課程教學、信息發布、團隊招募、案例剖析、成果展示等內容,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個環節。大學生在網絡共享平臺上便可掌握志愿服務相關信息,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在課程培訓、交流研討過程中交流溝通。高校借助平臺大數據,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時長、成果等記錄和分析,更好的對網絡共享平臺進行完善和優化,以便更加科學的建設大學生思想道德與志愿服務能力雙提升的思想政治實踐育人大格局。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34.
[2]梁麗,代玉啟.應急志愿服務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J].社會科學家,2020,4(12):120-124.
作者簡介:馬明飛(1991年-),男,回族,安徽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