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婭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已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造就一大批職業素質好、創新創業能力強的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是我們一般普通高等學校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新時期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應當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保障等方面改革創新,持續發力。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素質;創新創業能力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時期。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不再追求GDP增長的高速度,而是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總體思路,它要求在原有發展的基礎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種質量不斷提高、結構更加優化、效益不斷提升、與環境更加協調的新的經濟形態。同時,也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為占領國際制高點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又要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造就一大批職業素質好、創新創業能力強的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而后者更是我們一般普通高等學校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努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較好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是我們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責。
一、新時期對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大學生職業素質方面
什么是職業素質呢?通俗地說就是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要求,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是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二是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敬業精神和道德情操;三是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1]。
1.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技能。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是對勞動者素質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大學教育教學對大學生培養的最基本要求。在大學的專業知識教學中,切忌好高騖遠,忽視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不怕吃苦,刻苦學習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打好專業基礎知識功底。同時,還要注重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教育教學中,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更新所學專業知識,只有自學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轉型的要求。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對應用型人才職業素質的一個重要要求。所謂職業技能簡單地說就是實際操作能力。在大學教育的教學中,特別是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學中,要始終把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一個重點。要強化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書本知識和職業技能相結合。
2. 忠誠的敬業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敬業精神首先表現為愛崗敬業。所謂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每一個勞動者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單位,熱愛自己的崗位,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這是任何一個單位對職工的起碼要求,也是我們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教育中要引起高度注意的,要在大學教育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與專業知識教育同講共教。道德情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道德,如:個人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個人誠信和集體精神等。也是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直接關系到將來大學生為人的品質表現。
3. 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講的就是健康的身體在人生職業生涯中的極其重要性,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職業規劃都是一種空談,沒有健康的身體做保證,什么事業也干不成。大學生時代,正是學生長身體的時候,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體育運動,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同時,也要高度關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所謂心理素質,是人在社會活動中與社會相適應的一種心理品質,也是面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挑戰一種堅定程度的心理狀態。心理素質一經形成,就具有比較穩定的性質。大學時代,正是人生心理素質養成的重要時期,引導學生養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對將來步入社會工作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教育絕對不能忽視。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在經濟建設的某一方面或是生產過程的某一環節,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新工藝的一種能力。敢于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艱苦創業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新中國不斷強盛的源源動力。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時期,以大慶石油工人為代表的一大批艱苦創業典型,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艱苦創業榜樣。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內涵,就是敢于創新創業的思想品質和堅定創新創業的頑強意志,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就是要從這兩個方面不懈努力。
1. 努力培養大學生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思想品質。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但我們在大學教育的教學中,也要把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為將來大學生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質基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能,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敢為人先的思想品質,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敢想前人沒有想過的事,敢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敢于根據個人的研究對于前人成果提出新的質疑和挑戰。
2. 努力培養大學生百折不撓的創新創業頑強意志。只有信念堅定,意志堅強,才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最后獲得成功。創新創業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有時甚至還會遭遇重大坎坷和挫折。在這種困難條件下,信念和意志就成為堅持創新創業的關鍵之所在。所以,在大學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大學生堅定的創新創業信念和頑強的創新創業意志。
二、當前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主要短板
高等學校是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主戰場,學校的教育教學的目標定位、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會對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產生直接的影響。然而,正是在這些方面,當前不少學校還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一)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準確
我國的高校一般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學術型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雙一流”大學),該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培養高尖端人才為主,學生重在學習研究國際前沿學術問題,研究解決國內卡脖子重大科學難題,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第二類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如地方一般高校、民辦高校等),該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則是以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主,學生重在學習各行業專門知識,為地方培養大量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急需專業人才。第三類是職業技術高校(如地方辦和民辦的高職高專等),該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則是以培養不同層次集中于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為主,學生重點學習各行業職業技能[2]。我們大多數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地方民辦高校和高職高專)都屬于第二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和第三類職業技術高校,這些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本該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主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實用的高素質人才的。然而,有不少學校在實際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中,仍把學術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有的甚至把考入第一類學術型大學讀碩讀博的學生數量作為一個奮斗目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從而嚴重削弱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
主要問題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當前還沒有統一的用于高校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大多數學校均是各自為政,課程設置可多可少,有的甚至干脆不設置;二是配套教材建設方面嚴重不足,沒有形成用于高校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材體系,教師在此方面的授課則是自選教材,缺乏系統性;三是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不滲透。不少高校只把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看成是可有可無的一種課程安排,并非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沒有將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整個教學體系中,致使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教學及專業教育不銜接、不滲透。
(三)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匱乏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力軍,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的素質。當前,不少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緩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師資隊伍建設比較落后,很多高校沒有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師自身對于創新創業缺乏實際經驗積累,在教學中難以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效果。
(四)實習實踐教學資源短缺
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加實習實踐活動。在具體活動中,培養職業情感,磨煉意志品質,提高動手能力,萌發創新創業動機。這就需要社會和學校都要有能夠讓學生參加實習實踐活動的足夠資源,如校內各類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及器材、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等。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從學校層面看,多數學校實驗教學資源短缺,有的專業實驗室建設數量不足,有的雖有實驗室,但實驗儀器和設備配備不到位,根本不能滿足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的需要。從社會層面看,企事業單位對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認識極為淡薄,擔心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影響單位的正常生產活動,很不愿意為學校提供場所作為實訓實踐基地。
(五)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進一步加強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無論是課程體系建設、教師隊伍培養,還是實習實踐教學資源的充實,都離不開教育經費的支撐。而現實的情況是,在政府層面,雖然國家有十分明確的教育投入保障政策,但地方財政總是把教育投入當作財政負擔,不愿按相關政策保障教育投入,使高校可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經費受到嚴重制約;在學校層面,學校側重于保人頭經費和重點學科建設經費,也不愿將有限的教育經費投向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致使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三、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思考與對策
高校是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主陣地,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各地各高校都應進一步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切實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保障等方面改革創新,持續發力。
(一)合理調整一般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如前所述,我們大多數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地方民辦高校和高職高專)都屬于第二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和第三類職業技術高校,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就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實用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要圍繞這一目標定位,強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以保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的要求。
(二)逐步健全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是由國家或是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置統一的用于高校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把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統一納入高校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二是加強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配套教材建設,逐步形成用于高校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材體系;三是在學校層面,進一步加強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滲透,將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整個教學體系。
(三)不斷加強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努力培養或不斷引進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不斷壯大教師隊伍;二是積極引導各專業教師積極開展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不斷提高在專業課程教育中進行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三是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四)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一些創新、發明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加深對創新意義的認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二是在學校中積極組織創新團隊,主動開展課題研究。要根據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學校的有利條件和學生的實際創新能力,認真選好研究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力所能及地參加研究活動,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三是為學生積極提供創新創業實踐鍛煉的機會。如建立創新創業實習基地,包括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既為學生創新創業鍛煉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發掘創新創業潛能,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四是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既用于激發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也用于獎勵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所付出的勞動[3]。
(五)充分發揮先進榜樣教育引領的作用
2020年,我國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在這次抗疫戰斗中,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迎難而上,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表現出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職業操守,以及“沖鋒陷陣、不勝不退”的頑強戰斗意志,這就是我們當前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最好榜樣。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本地或者本校涌現出的職業素質優秀、成功創新創業的學生典型,以他們為榜樣來教育引導學生,鼓勵廣大學生努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不斷增強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六)切實加大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經費投入
一是從政府層面切實加強教育經費投入,要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落實教育投入。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的要求,逐年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學校開展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需求;二是建議地方政府設立“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資金,專項用于對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三是在學校層面要努力調整經費支出結構,把更多的經費投向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活動。
四、結語
新時期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各地政府和高校都要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新時期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力度,優化師資力量配置,充實教育教學資源,切實提升新時期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紅英,張宏雷,劉瑜.關于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5,(7):88-90.
[2] 潘懋元,董立平.關于高等學校分類、定位、特色發展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30(2):33-38.
[3] 謝忠東,吳俊祥,徐業成,武立波,刁有明.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