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明
摘 要:在初中階段,教師可以嘗試將“題組教學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計算、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讓學生在題組學習的過程中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并且穩扎穩打切實提升個人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文章探究了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題組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題組教學法”;教學策略
在運用“題組教學法”時,教師需要先明確劃分題型的標準,提出設計的目標理念等。在設置題組時,教師一定要以主題意義,還有教學目標為核心進行設計,讓學生在每一個題組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夠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同時將計算能力和運用能力有效結合起來進行共同訓練,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最終在數學學習時能夠明顯感受到個人的進步,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之后,學生的數學能力會在一次次題組突破和應用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一、 “題組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其學習積極性不高,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本身就有抵觸情緒,認為自己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而數學學習又過于抽象,久而久之在這種惡性循環中,學生便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更有甚者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對于教師而言,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問題,最顯著的問題有:教師創新能力不足,教學方式陳舊,同時也沒有平等地與學生交流,不尊重學生的意見。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能夠隨著學生數學學習的狀態和學習的現狀,進行動態及時的調整,能夠不斷摸索出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題組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不同類型和不同類別題目的解決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個人的進步。由于在題組學習的過程中,經常以專題開展,每一個學生都會在題組訓練的過程中,找到一個人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將學生的盲點融合在已經掌握的知識當中,有利于幫助學生通過一種“緩和”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在每完成一個題組的訓練之后都會豐富相應的學習經驗,在學生完成了重難點的學習之后,也能夠用更加飽滿的情緒投入下一次的數學學習中。
二、 “題組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出示完整題組,啟發學生用聯系的觀點思考
在運用“題組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出示完整的題組,不能夠為學生出示零碎的片面的題目。在為學生出示完整的提出之后,有利于啟發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進行思考。大多數時候學生在接觸到某一類型題目的時候,沒有其他的題型和具體的題目作為參考,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當教師將同一類型的題目放在同一題處之后,學生便可以用聯系的眼光去看待這些題目,在不同的題目當中,找到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同時也能夠明確感受到出題者的意圖和題目難易程度的劃分。
以《一元一次方程》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會為學生展現一部分題目。比如:(1)2x+1=7,(2)5x-2=8,(3)3x+3=2x+7,(4)x+5=3x-7,(5)11x-2=14x-9,(6)x-9=4x+27。在這一題組當中,學生會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移項與合并,移項與合并是較為基礎的板塊和知識。在這一題組訓練中,學生能夠掌握最基礎的運算技巧,同時也能夠進行鞏固訓練,有效提升其計算能力。然后在各部分的題組教學中,教師會讓學生了解去括號與去分母的相關運用,在為學生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再展示相應的題組。如:(1)4(x+0.5)+x=7,(2)-2(x-1)=4,(3)x+36=1-3-2x4。經過訓練后,學生發現這類題目都與去括號去分母有關。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與實際問題相關的一元一次方程。訓練中教師會將題目主要分成兩個大類,一是單純計算題的訓練,二是讓學生在應用題中進行題組的訓練,其核心都會圍繞一元一次方程組展開。在基礎部分的訓練中,主要對計算能力進行提升,在應用題中學會分析題目當中的信息,并且提升信息轉化的能力,能夠發掘題目當中的數學數據和信息,并進行有效的轉化。
(二)開展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嘗試相互啟發交流
在運用“題組教學法”的時候,教師還要讓學生嘗試進行自主探究。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對此,教師就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并且鼓勵其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嘗試相互啟發,在思維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找尋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相信個人的能力,在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相應問題之后,學習的信心也會大大提升,并且會在課下主動收集一些題組信息進行專項突破和訓練,掌握這一學習方法。
以《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首先學生要學習“消元”相關的知識需要,將二元一次方程組當中的一個未知數先去掉,用另一個未知數進行表示,這就是消元。例如(1)x+y=12x+y=3,(2)2x-3y=-53x+2y=12,(3)x4+y3=433(x-4)=4(y+2)。在這一部分的訓練過程中,教師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掌握問題的本質與核心,也就是找到兩個未知數的數量關系,并且用一個未知數去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然后再具體求出一個字母的表達式,實際上這還涉及了等價轉化的數學思想。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不知不覺掌握了這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并且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有效運用。比如在解三元一次方程組時,有學生依葫蘆畫瓢學會了知識的遷移,同樣運用這種方法實現了題組的學習。在進行《三元一次方程組》題組教學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找出三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變量并且嘗試進行仔細的觀察。如,(1)2x+3y+z=6x-y+2x=-1x+2y-z=5,(2)2x+3y-z=43x-2y+3z=7x+3y-2z=-1,(3)x+y+z=12x+2y-z=63x-y+z=10。實際上在三個字母轉化的過程中,可以用消元的方式快速地得出某一個字母的表達式,這時就要讓學生根據做題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及判斷力進行問題探究。由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找到了訣竅,并且在題組訓練時越來越得心應手,提升了其觀察能力與思維的敏捷度。最終,還有學生在課下向教師請教,向教師了解數學學習網站,并且在網站上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嘗試以題組的方式進行自學,提升了數學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