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清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學習科目。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小學生的整體發展和數學思維的速度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發展。小學數學老師研究改善這些問題的方法,以創建高效的課堂,幫助小學學生成長,并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挑戰
一、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課程教學中,這對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挑戰。信息技術自身就有許多的功能,與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有非常大的優勢,但信息技術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和傳統教學模式中合理的東西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發揮出其最大的功能。特別是信息技術要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數學學科中有許多非常難理解的知識。文章主要論述的就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僅供參考。
二、 小學數學概念的理論闡述
概念是多個學科領域研究的對象,通常以名詞、符號、術語等形式呈現。客觀事物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之分,而數學概念的內涵就需要研究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也就是客觀事物所特有的,并且能夠決定其性質的基本屬性。
數學概念由內涵和外延兩個部分組成,比如三角形概念的內涵是由“三條線段”和“圍成”兩個本質屬性組成的總和。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對象的總和,比如角概念外延主要是直角、鈍角、銳角等全體對象成員的總和。因此可以看出,數學概念教學就是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且認識到這一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概念的特點主要包括:一,具有呈現形式多樣性的特點。隨著小學生知識量的增加和思維的擴散,小學生開始接觸描述式概念、定義式概念、圖形概念等內容;二,小學數學概念具有相對直觀性的特點。小學教材中的概念定義并不嚴格,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中認識對象,形成感性經驗,最后把握概念的內涵;三,小學數學概念具有教學階段性的特點。由于小學生在思維、認知等方面發展有局限,所以很多概念很難直接理解,教師就在教學過程中分階段滲透到教學內容中。
三、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自主性差
小學數學老師在上課時努力工作,但學生們似乎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課程似乎總是針對少數人。很少有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數學課已大大減少,熱情也大大減弱了。面對課后老師的問題和作業,大多數學生依靠老師或涂鴉模仿其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較低,很難單獨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明顯
在這一階段,小學數學教育主要依靠多媒體。PPT教育模式減輕了教師的課堂負擔,同時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效率提出了重大挑戰。許多小學數學老師將PPT課件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沒有注意學生是否理解和接受該知識,許多學生無法跟上老師對知識的講解,不知道如何做筆記,不知道哪些知識是重點。此外,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許多學生都覺得這很容易閱讀。我們為教師提供課件,還提供數學教科書。課后它卻被忽略,并且不會積極地復習教科書。與教科書分離的現象更加嚴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非常有限。
(三)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生與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溝通是加強師生關系的重要橋梁。目前,大多數教師的重點只放在教學上,忽略了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見面只停留在課堂上,教師單一地認為認真教學是最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教育改革的實際情況而言,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課堂教學從而忽視與學生的溝通,不但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且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有些老師甚至不能記住班上學生的名字,每當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都是相對固定的同學,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面部表情。顯然,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難喜歡老師和數學。
(四)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
在傳統觀念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以便他們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新的課程改革明確規定,教師不僅應在實際教學中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并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然后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但是,就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仍處于落后狀態。他們認為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并且他們仍然堅持評估學生的考試成績。唯一的標準是在課堂上解釋知識。盡管一些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強,但他們的實踐和學習能力通常較差。盡管教師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無聊。沒有意識到傳統教學觀念的落后性,這不僅阻礙了小學生數學的良好發展,也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四、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原因
(一)老師的問題
從現代開發區理論的角度來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幫手和引導,贏得信任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力量:充足的知識儲備,以及將教育理論與小學數學教育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而這正是部分小學數學老師所缺乏的。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對教學的理解也僅限于“教學”。此外,這部分人通常容易從自想象中理解教學,并習慣性地使用“認為”的觀點,而無需理論、實踐、指導或推理。
(二)學習原因
追求優勢,避免缺點,追求快速成功是人類的天性。小學生的思維和記憶方式正在迅速變化,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重點是具體思維和機械記憶,然后抽象思維和有意義的記憶開始迅速發展。實際上,小學生完全意識到分數的重要性,并希望通過提高分數來獲得父母和老師的正面評價。如上所述,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是一個相對系統的方法和范式,只要學生從學習的角度認真聽課并在課后進行練習。在不花太多時間的情況下,只要沒有智力缺陷,小學生就可以基本掌握數學知識。此外,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小學生帶來直接和視覺上的進步。只要學生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就能看到自己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