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摘 要:《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它精簡而深刻的語言中透露出新世界觀的萌芽。其中所蘊含著的實踐性、人與環境關系以及人的本質等的觀點體現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的關懷,這些思想對于應對當代教育走向之問與探索當代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關鍵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啟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64
1 《提綱》中蘊含的基本教育思想
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論述了很多方面的思想。雖然《提綱》沒有專門論述關于教育的問題,但是,其中論述的關于實踐的學說、關于人與環境關系的學說以及關于人的本質的學說等內容都蘊藏著豐富的教育思想,為當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關于實踐的理論:實踐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
《提綱》的第八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是馬克思對社會生活本質的深刻揭示。社會起源于勞動,勞動既是社會產生與存在的基礎,又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也是實踐的。人類勞動有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分,教育作為一種腦力勞動,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當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各界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也日益提高。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實踐;二是理論。《提綱》第二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在理論上拓展思路,豐富知識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驗證這些理論的真理性,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新方向邁進。可以看到,無論從教育本身來說,還是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來說,實踐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單憑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2 關于人與環境關系的理論:教育環境的優劣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出的人、環境和教育三者之間關系的觀點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體現在環境和人的改變都基于實踐,同時環境和人所處狀況又會對教育效果產生影響。馬克思在《提綱》的第三條中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變革的實踐”。可以看到,實踐貫穿于《提綱》的全過程,人和環境的關系統一于實踐。
教育作為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人與環境的改變過程中必然要受到它的影響。古話說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與之俱黑。”這句話雖然看著簡短,但是卻將環境與人的關系以及所產生的結果形象地表達了出來。馬克思認為環境與人一定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們要正確地看待三者之間的關系。當受教育者處于健康積極的教育環境中時,它所產生的教育效果一般來說也是積極健康的;反之,當受教育者處于混亂復雜的教育環境中時,它所帶來的教育效果一般與它所處的教育環境一般無二。因此,要想獲得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在一種健康積極的教育環境中汲取知識。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單靠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1.3 關于人的本質的理論:人參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提綱》第六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不可能脫離社會和集體而生存和發展,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同時,人的社會生活又具有實踐性,人的社會關系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應該充分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們的創造潛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人們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科學,在這個過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全程參與的。人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體功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實踐中去。
2 《提綱》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啟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把科學理論和崇高品德灌輸給廣大學生極其重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步加強,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拓寬教育途徑,提高隊伍素質,改進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實效性、科學性。
2.1 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實踐是物質性活動,發揮其直接現實性特點。《提綱》指出,“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實踐使人成為現實的主體,人借助實踐手段作用于實踐對象,從而滿足自己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借助實踐活動這個載體,調動起廣大青年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并從中獲得直接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學術報告和進行實地考察等實踐活動調動青年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第二,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更好利用其自覺能動性特點。人具有理性思維,所進行的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它的目標、課程設置等也是經過專家嚴密科學的分析、檢驗確定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行動,沒有計劃是萬萬不行的,產生的后果只能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相關單位要提前做好計劃,保證其順利開展。正因為發揮了實踐活動的自覺能動性,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更多的青年學生接受并產生了良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