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宇
中圖分類號:G808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57-01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欣欣向榮和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隨之取得了蓬勃發展。體育訓練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還能磨煉意志、鍛煉堅韌勇敢的精神。近年來無論是校方還是學生家庭方面,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體育訓練,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高校應加強體育訓練,增強學生體質。為此,本文就對提高高校體育運動訓練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 ?提升 ?高校體育 ?運動訓練 ?有效性
高校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體能有著較高的要求。體能訓練負荷是提升高校生體育運動技能和成績的關鍵。
一、創新教育方式,調動訓練興趣
為提升青少年身體健康水平,促進體育訓練的有效開展,應創新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創新熱身、放松運動的方式,使訓練內容更具趣味性、針對性與有效性。如此可讓學生感受肌肉的放松,喚醒其運動熱情,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
二、強調以人為主體的運動訓練
要針對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的復雜性展開研究,通過分析將人、體育教育以及運動訓練三者的關系進行合理調整,注重訓練環境與訓練個體之間的聯系。在訓練環境方面,教練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學生與器材設施的聯系,靈活調配設施的運用,以迎合學生的課堂需求。在訓練個體方面,教練員/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測試,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適當增壓或減壓,以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在教學過程可以適當增加智能化設備,實時觀察學生的心率、血壓等基礎身體機能指標,并根據實時數據進行運動訓練強度的調整。
三、重視體育訓練內容
要想改變目前體育訓練的教學現狀,就要調整體育訓練模式,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中多收集學生對體育訓練內容的建議,并根據學生的建議及需求,不斷調整體育訓練模式,優化體育訓練內容,經過數次由學生反饋到教學內容的調整,最終達到最佳的體育訓練效果。此外,教師在體育訓練調整中切忌以主觀意志決定訓練內容,要以新穎的訓練模式及貼近學生需求的訓練內容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養成良好作息習慣
運動訓練會消耗鍛煉者大量精力,訓練本身就是破壞身體穩態的過程。因此想要改善體質,就需要讓受到破壞的身體肌群得到充分的休息。鍛煉者在訓練完成后,應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保證身體處于被破壞后的自我修復過程中,促進身體代謝循環,改善體質狀況。充足的睡眠能夠讓身體組織在被破壞后進行積極自我修復,從而改善循環系統,增強身體免疫力。
五、更新評定方式改革考核方式
體育考核在體育訓練活動中是重要的一環,能夠對體育訓練成果進行檢驗,從而發現體育訓練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推動體育訓練活動進一步完善發展。當前大部分高校依然以傳統的階段性考試作為體育課的評定方式,這種方式難以準確評估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體育作為一門課程,其訓練內容主要包括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增強體能。那么體育考核也應當以體育訓練的內容為依據,設計考核評定方式,從而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訓練效果。具體來說,體育考核評定內容應當考核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積極性,身心健康程度等。采用多方面、多層次體育考核方式,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考核評定,從而在體育活動中幫助教師了解訓練情況和學生了解學習情況。
六、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體育訓練氛圍
體育教師的專業水準會對學生能否產生體育訓練的興趣具有關鍵性作用。在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這方面,體育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盡自己所能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出學生的訓練熱情,讓學生能夠出于主動意愿參與體育訓練,進而可以促使課堂效率得到極大程度地提升。其次,體育教師需要擺脫傳統思維的窠臼,重新認識并且擺正自己的態度,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盡力做到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安排適合學生的內容、計劃,使師生之間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從而逐漸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興趣。
七、結語
新教育理念下,為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提升運動認識,具有核心素養,應使體育訓練更具吸引力與創新性。只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運動訓練任務設置的趣味性、多樣性與層次性,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才能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洪興.高中體育訓練中提高后進生體育技能的有效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20(35):115.
[2]李浩東,劉運來.科學訓練事半功倍[N].解放軍報,2020-12-09.
[3]陳家燕,葉開志,蔡王順,等.高中體育生學訓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12):8.
[4]毛佳佳.體育運動訓練中的身體智慧[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
[5]張艷.系統論解讀疾病認識身體智慧[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