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加偉 彭鵬
中圖分類號:G807.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69-02
摘 ?要 ?當前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方法以及課程安排等方面都相對傳統,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難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針對此類問題,應當從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豐富課外活動和競賽等多個方面進行解決。從興趣化教學的應用出發,充分探究對培養和加強小學體育興趣化的教學實踐,以期呈現出更加創新且多樣化的興趣化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解決當前階段小學體育興趣化改革過程中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師資配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體育 ?興趣化 ?體育教學
一、文獻綜述
(一)小學體育興趣化的提出
2015年上海市啟動了“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上海市教委制訂了《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指導意見(試行)》,經過了幾年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在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掌握基本運動技能以及促進運動參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學體育興趣化主要是指在小學的教育階段通過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及比賽來對體育建立一個初步的認知,培養學生廣泛的體育運動和健身愛好,指導學生科學的參加體育運動,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養成鍛煉習慣。
(二)關于小學體育興趣性、可行性與必要性的研究
興趣是人們對某些事物認識的特殊傾向,這些特殊認知表現在總是伴隨有愉悅、快樂、興奮等積極向上的情感。當人對一項運動有了興趣,就會優先的去認識并接觸它。我們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就會特別喜愛它,就會優先地去認識它,從而進行更深層次地學習和參與,最后取得相應的成果。
美國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以新體育理論為主要基調,注重體育教育和相關課程的科學性,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學計劃的安排與實施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必須尊重兒童的興趣。通過對日本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日本的體育教學非常重視對學生興趣的關注,他們認為應讓學生喜歡運動、參與運動。澳大利亞與日本相似,在中小學學校體育課程目標中也提及了興趣,認為體育課程目標應具有靈活性,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及養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主體性,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終身體育觀。
彭全省在《淺議小學生體育愛好和興趣的培養》中提到學生一旦對某一體育運動項目建立了興趣和愛好,就有可能積極主動地去接觸和參與更多內容,學生已有的體育愛好可以改變和發展,新的體育愛好和興趣可以通過教師教學上的引導去培養、發展、鞏固。
我國學者鹿傳榮在《論如何以興趣激活小學體育教學》中認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教學氛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合理利用體育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競爭特點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和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設計教學策略和內容,讓學生既能享受體育活動帶給他們的成就和喜悅,又能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實現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習目標。
黃巧美和鄭壯濤兩位學者在《淺談小學體育教育的專業化和興趣化》中結合小學體育教育的目標和特點,提出了體育教學的新思路,說明了通過專業化和興趣化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體育素養不僅可行,并且更能讓學生受益匪淺。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都表明我國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興趣培養以及興趣化的發展方向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都普遍認識到了在小學體育教育階段中興趣化教學與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以及全面發展的重要影響。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當前小學教育階段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等各個實踐環節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結合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指導意見(試行)》,發現了小學體育興趣化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遂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小學體育興趣化教學的推廣和發展。
三、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現階段小學體育興趣化教學主要運用的措施與方法
1.融洽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進行相關知識傳授,也存在師生間進行的情感互動交流。師生關系的好與壞,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積極性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成為朋友,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學生碰到問題或出現差錯時,不要采取太過嚴厲的責怪和懲罰的措施,要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與態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幫助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投入體育鍛煉之中。
2.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小學低年級主要采用體育游戲和運動項目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要融入身體基本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身體的基本認知和對規則的簡單認知。高年級則采用身體素質、基本運動技能為主,體育運動中的合作與競爭、規則意識要貫穿始終。
3.體育興趣班、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一節普通的小學體育課的運動量對于一名小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課時相對較短。再加上上課的學生較多,一節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很難達到課程的正常標準,為此,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興趣班、更為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來補充。體育興趣班活動相對與體育課來說活動的內容更為豐富,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育愛好來選擇運動項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二)小學體育興趣化教學中體育游戲的運用
1.情境模擬類游戲的運用。小學生對于體育游戲有著極大的興趣,學生會積極跟隨老師進行各類游戲活動。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想象力快速發展、模仿能力強的階段。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來進行學習情境的設定,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形式單一、相對枯燥的身體練習以及動作技能教學放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務,才能集齊材料“解救”同學,可以掌握相應的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同樣也間接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2.器材改造類游戲的運用。學校現有的一些體育資源和器材設施往往并不適合某些年齡階段學生的體育活動使用。為此,就需要對運動器材進行改造,對競技項目的規則進行簡化,使學生能夠更快掌握和參與。籃球、足球的場地可以用來進行多種形式的游戲,羽毛球以及球拍、乒乓球以及球拍可以用來作為趣味接力比賽的道具等等。
(三)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重游戲輕技能。從培養人們終身體育意識的要求中我們可以認識到運動技能對于自主鍛煉習慣的養成以及體育興趣培養的重要意義。在目前階段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游戲,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引導與開發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過分注重游戲的運用,則不容易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也就不能獲得持續的成就感。需要明確的是,體育游戲只是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輔助方法和一種途徑,如果教師將重點放在了游戲本身,則就將學生的興趣點錯誤地導向了游戲上而不是相關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提高上。
2.體育師資力量不足。充足的師資力量是合理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體育教師的數量不足勢必會影響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而在現實中,由于地域的差異性、學校規模大小、學校對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編制名額等種種因素,會出現體育師資配備不充分的現象,如此就形成了一個難以協調的矛盾。
3.教師對學生身心特點把握不準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俗的來講就是老師要了解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主要的心理特點,這一點無論對于哪個學段的體育教學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游戲的選編都需要以學生身心特點作為依據。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當前階段的小學體育興趣化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這種集趣味型、開放包容型的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模式非常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愛。興趣化的教學方法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與身體健康水平。因此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體育活動和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掘體育興趣化教學的積極作用,在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的客觀基礎上充分認清和把握游戲的本質,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小學體育學的實踐教中去。同樣,在改革和實施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如師資力量配備不足、學校場地設施以及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需要在未來的教學實踐和改革進程中逐個解決。
(二)建議
首先,游戲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符合體育教學的目標,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這是小學體育興趣化改革的一個關鍵點。其次,教師要對所教授的運動項目與身體練習的具體內容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符合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要讓學生能夠喜愛并接受。情境設定、教學游戲以及體育競賽要有機結合在一起,合理安排各項內容的教學時數。最后,小學體育興趣化改革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各個地區各個學校要根據相關要求以及自身的地域特點進行具體操作。
參考文獻:
[1]宋鵬.上海市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現狀與推進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2]彭全省.淺議小學生體育愛好和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30):211-212.
[3]鹿傳榮.論如何以興趣激活小學體育教學[J].學周刊,2017(17):127-128.
[4]黃巧美,鄭壯濤.淺談小學體育教育的專業化和興趣化[J].科技信息,2011(1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