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珍玲
夯實基礎、提升基本能力是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重點,也是二、三輪復習的前提。該輪復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系統化和結構化,為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學講方式”一直是我校堅持的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將“學講方式”靈活運用于新高考下的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高三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筆者努力的方向,將“學講方式”應用于新高考下高三生物一輪復習的教學設計嘗試如下。
1情境導入,目標展示(時間2分鐘左右)
有教育家曾說過,渴望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是有效教學的開始,所以展示學習目標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之一。但在目標展示前,為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創設情境。但考慮到復習課與新課的不同,研究者一般采用“預學反饋”的方法,即教師通過課前對學案的批閱結合本節課復習的主要內容,篩選優秀的和存在典型問題的學案樣本,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引起學生的注意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學生練習中所反饋的信息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才能使教師的教切合學生學的實情,真正做到為學服務 ?。接著展示學習目標,研究者通常采用先口頭提醒學案中的最新考綱和熱點提示,后課件展示本節的具體學習目標,同時注意目標設置的準確性和具體性。總之,本環節要求學生明確本節課復習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重難點是什么。
本環節在研究初期目標展示的時間要充足,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目標要求進行口述一遍,語速適中,語調得當,并提醒學生明確不同知識點的要求層次,使學生逐漸形成目標意識。當學生的目標意識形成后,教師對該環節的展示時間可以逐漸縮短,同時可以逐漸減少對目標的口述直至完全由學生自主學習領悟。
2預設提問,預習反饋(時間5分鐘左右)
預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重要準備。“學講方式”的課堂應是在有效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下的全程自主學習過程,預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和進度。為使學生的預習真正有效,研究者將學案中主要內容結合學生預習中暴露出的錯誤信息進行提問預設。介于復習課的特點,提問預設要注重問題的挑戰性,只有挑戰性的提問才能引發學生適度的緊張心理,繼而激發學生的征服感和表現欲,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參與、積極思索的良好學習過程 。根據我班學生分組情況,將提問預設為9個問題,每個小組一個問題,由課件展示1分鐘,小組討論展示。通過該環節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還能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情 ,便于教師組織針對性教學和調整教學程序。
本環節主要的目的在于落實學案的預習及相關概念、定理課前識記的督導。讓學生明確哪些工作屬于課前要主動完成的、哪些內容可以依賴課堂同學討論和教師講解解決的。該環節在實驗初期小組合作習慣還沒形成,任務完成的速度可能很慢,甚至有些小組派不出代表來回答問題。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給予引導和鼓勵,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技能進行培養,讓學生逐漸養成課前能真正地“預習進去”,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問題引領“學進去”(時間約為10分鐘)
在對預設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對相關概念的含混不清、基本概念原理的表述不準確、語言表達不規范等,教師應善于抓住這些寶貴的課堂生成結合課前的預設,通過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在獨學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發揮生生互助的精神,將要復習的內容近一步進行梳理、完善。在此過程中,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最近發展區的最大發展,教師應注重集體指導和局部指導相結合。
本環節是一節課的高潮之一,其中的關鍵一是教師預設的探究問題的難易要適度,要結合學情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的探究問題要有一定的梯段和概括性;其次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適時、恰當,點撥時要給學生留下討論的余地,并能通過察言觀色及時參與到需要幫助的小組討論中。探究問題展示后,必須保障學生先進行獨立學習的時間,將不能解決的問題統計,以便放于學習小組中討論。未經獨立思考而盲目去討論往往是低效或無效的。為使學生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在獨學后由小組成員商議選擇合作探究問題,并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代表將問題題號寫在黑板上,以便明確各組將要解決的問題,避免選擇沖突。
4引導激勵“講出來”(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
學生是否真正的“學進去”,最好的檢測方式就是看學生能否“講出來”。通過“講出來”環節看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是否準確,能否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合,能否將所學知識用于問題的解決;同時也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該環節在研究初期課堂上經常出現冷場的情況,教師要善于引導,為上臺展示的學生創設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如有學生踴躍上臺,其他同學應給以熱烈的掌聲、養成認真聆聽的習慣、不得隨意打斷發言人的發言等;教師應給以肯定和表揚;讓展示逐漸成為學生表現自己的一種課堂“沖動”。
5歸納總結,拓展延伸(時間約為8分鐘左右)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重在夯實基礎,同時也應注意提升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情境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多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問題創設,將相互聯系的多個知識點融會貫通于一個新情境問題中,因此,問題的解決過程也是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培養的過程。
教師問題的創設和學生筆記的整理是該環節的重點。問題創設的巧妙程度關系到學生對知識點匯聚整合的全面程度,為此,教師除了考慮多聯系生活實際外,也可以通過投放表格、圖形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整合,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學生對筆記的整理便于學生課后的消化吸收,更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復習回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書面語言的規范性培養。
6練習反饋,小結反思(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
在復習課時知識之后設計練習題的目的是對當堂復習內容的鞏固、解題能力和答題速度的訓練、查漏補缺等作用,同時還具有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化過程的完成,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的培養。及時小結反思是高三學生積累知識、及時排除疑惑及有效進行復習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
練習設計原則:①緊扣當堂復習的主要內容;②注重相關知識的綜合性;③要有知識廣度和深度的拓展。練習完成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教師應保障課堂的安靜,為學生創造自主完成的條件。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鼓勵最先完成的2-3名學生將答案展示于黑板上。教師展示標準答案,學生自主糾錯,師生可以對黑板上答案反饋的情況進行直觀和針對性評價,從而為學生的小結反思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