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婷
摘要:習近平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了“四個自信”的概念,分別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都要求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其中,尤其是文化自信,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對于中學生來說,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是中學生與他國交流、增進了解的重要媒介,但也很容易出現缺乏文化自信的情況,因此,本文將立足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自信問題,對現有的英語教學情況的不足進行分析,進而探索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 文化自信 中學生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的當今社會,與他國之間密切交流共同發展成為迫切要求,這個時候外語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中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是他們的必修課,同時也能進一步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但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不應該單單是語言的教學,更應該重視背后的文化教學,幫助學生學習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也應當樹立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有助于今后的跨文化交流,同時也能夠幫助中國文化更好走出去。
一、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文化問題
(一) 盲目“崇洋媚外”,民族文化認同感的缺失
隨著英語國家經濟實力和貿易水平的不斷上升,以及多元新鮮文化的吸引,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接觸到全新的文化,有了新的體驗,很容易對早已熟知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巨大的沖擊,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巨大,一旦中學生產生了“崇洋媚外”的想法,文化自信很快就會消失殆盡。雖然可能大部分的中學生還能堅守自己的民族立場,但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影響,也很容易對本國文化產生疏離感,由于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可能導致中學生對本國文化產生懷疑,以懷疑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本國文化,從而導致自身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會下降,這也是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會遇到的一大問題,這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應該發揮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二) “洋節”盛行的校園文化
近些年來,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等來自西方的節日在中國,尤其時中學校園里十分盛行,例如感恩節等等雖然節日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其后更多的蘊藏著的是中學生對西洋文化的追捧,可能是新鮮感和好奇心的緣故,但對于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來說,如果不能在這一階段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也沒辦法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教師還是應該多多關注學生內心和三觀變化,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的關注點落到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美好寓意上,要注意警惕洋節背后所隱藏的西方文化對于中學生心理的腐蝕。
二、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探索
(一) 在英語教材中加強中國文化定位
在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以及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認知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學生所使用的英語教材,教材中描述的英語國家的文化以及相關背景知識對中學生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材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文化的缺位,過度選材英美文化,基本沒有設計中外文化對比的部分,更是沒有設計中國文化如今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這對學生來說就具有比較大的迷惑性,容易陷入“崇洋媚外”的怪圈,也阻礙了學生的視野,沒能及時了解更新中華文化的優秀之處,自然容易出現文化不自信的情況。所以不光英語教材需要及時改革,加強中國文化定位,同時教師在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中也要多多設計中國文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堅定文化立場。
(二) 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文化意識的時候,需要注意方法策略,如果只靠單純的死記硬背或是教師的口頭敘述很難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多用多媒體,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這一點顯得至關重要。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有效迅速的將課堂開展到了教材以外的地方,可以開展許多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系列英語講座,也可以開展中國文化的英語問答,感受中華文化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也可以給學生觀看紀錄片等,總之形式多樣,還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 增進學生對東西方社會價值觀的差異,增進文化自信
在中學學習英語階段,學生大多處于青少年時期,對于西方尤其是英美國家所提倡的所謂自由產生過度的向往,性格上容易獨斷專行,容易沖動,過分重視自我,這一階段的中學生正處于樹立文化自信的關鍵時期,如果放任這種思想盛行,教師不及時采取措施緩解,很容易讓學生過分崇洋媚外,失去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因此,教師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也要及時的幫助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以及社會價值觀存在的顯著差異,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出發,從“仁義禮智信”到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無私奉獻,這都是中華文化具有無窮魅力的地方,也可以列舉一些優秀事跡,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同時也要對西方文化的利弊進行分析,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也可以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比較東西方價值差異,在切身感受中增進文化自信。
三、結語
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瞬間就能形成的事,它的形成首先來自中華文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力,繼而是在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在中學的英語教學階段很容易出現文化自信缺失的情況,因此中學生的英語教育任重道遠,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保持教材中關于中西方文化的均衡,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養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出國門,帶領中國文化走向更高更長遠的未來,傳遞出中國精神。
參考文獻:
[1]祝愛華,高鳳江.英語教學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24):101-104.
[2]朱倩倩.涵養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文化輸出”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學苑教育,2021(16):21-22.
[3]陳惠.英語教學場域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9(07):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