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春
◆摘? 要: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跳出傳統的框架,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這樣才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對學生提供對應的幫助。針對班級中的優生和差生,老師要一視同仁,要讓給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更好地發展。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小學數學培優輔差的具體策略,期望能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優輔差;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中,要想保障整體教學效果,需要加強對優等生和差生的關注,采取培優輔差的教學策略,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水平,讓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那么究竟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培優輔差呢?下面將針對此主題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各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仍采取的是大班額授課方式,在面對數量眾多學生和繁重教學任務時,很多老師都顯得力不從心。每個班級中都有五六十名學生,僅完成教學任務難度都十分大,更不用提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和引導了。在此種教育背景下,老師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通常會比較關注班級中的優等生,忽視了班級中的差等生,但相較于優等生,差等生的學習基礎薄弱,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引導,否則便會難以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會加劇班級中的兩極分化,進一步增加教學難度。針對目前培優輔差教學工作還未落實到位的問題,老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并提出有效的實施之策。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優輔差的策略
1.基于優差生實情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案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每個班級中的人數都是五六十人左右,這是各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增加了老師教學和管理的難度。對此,老師要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優等生和差等生的教學,要具有“差別對待”的意識。針對優等生,要為其設計難度較大的題目,讓其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得到提高。而對于差等生,由于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所以老師要根據所掌握的實情,設計與之相符合的題目,對其進行逐漸深入的訓練。
比如在教學《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內容時,由于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乘以兩位數內容,優等生已經有了新知識學習的扎實基礎,在學習新知識時,他們可以快速從舊知識中發現新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對于優等生的主要教學目標要放在對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方面。在完成基本算理學習后,老師要為其設計對應的練習題,并在學生無法解答時給予一定指導。
對差等生的學習,由于他們基礎知識薄弱、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對于算理的理解難度本就較大,其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其進行透徹理解之后,為其設計與之相對應的基礎性練習題目,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真正獲得學習成就感。
2.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不定期測驗
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老師要在課堂中設定一定練習活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練習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讓學生及時根據自己的不足進行改進,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逐漸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在教學《角的度量》內容時,針對部分差生平時學習中缺乏耐心,過于馬虎的問題,老師要加強對其行為的關注,在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后,對角度數測量的過程中,老師要對其實踐操作進行關注,如出現操作不規范的問題,需要及時引導,確保學生在后續測量中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差生會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更加主動學習和管理自我。
另外,老師還要做好及時的測試工作,針對優等生和差等生,要設計不同的測試題目,以便于準確把握學生隱藏的學習問題,針對此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為后續優生和差生更好的學習鋪墊。
3.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
很多小學數學老師教學中,對于班級中的差等生,通常對其關注和管理不夠,常采取“放羊政策”,這將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因此,老師要對班級中的學生一視同仁,對于優等生,為其提供嚴格要求,避免其出現驕傲等問題,對于差等生,必須要以真誠之心對待,并對其進行寬容,能站于學生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全體學生獲得越來越好的發展。
4.善于了解和觀察學生
提高農村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培優輔差的教學目的,重點是要老師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和細致的學生觀察記錄,從而能夠全面的了解本班的學生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進行合理的學習任務的安排,以便于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成績,減少不同學生的差距。
比如在學習“應用題”這節課的時候,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咋還掌握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并會解答簡單的應用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所以老師就可以增加‘幫扶教學活動即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讓學習好的學生輔助學習差的學生,從而達到培優輔差的教學目的。
5.深度廣泛整合微課資源,使微課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
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節課的時候,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時針,分針,秒針的作用與區別,并認識鐘表的數字和代表的意思,從而培養時間觀念。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常識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教學。幫助學習差的學生鞏固基礎的同時,也開闊了優等生對于更深刻數學知識的需求,使得差異化教學得到發揮,也使得培優輔差的教學目的得到達成,更加使得微課的廣度和深度的特點得以呈現。
三、總結
培優輔差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加強對全體學生的重視度,并將培優輔差策略落實于教學各環節中,提高小學數學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曉英.小學數學培優補差策略的實踐探討[J].知識窗(教師版).2019(09).
[2]劉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解決策略研究[J].東西南北.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