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等新型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而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專業人才的搖籃,應處于時代發展的前沿。因此,近年來,智慧校園構建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就需要高校應注重校園信息化以及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以此提升高校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高校教育現代化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策略
高校作為科技產業集中的區域,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更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進行技術領域方面的改革。因此,高校智慧校園的構建勢在必行。而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作為智慧校園構建的重要內容,是開啟智慧校園發展模式的重要基礎。因此,這就需要高校應積極的結合自身的需求,進行智慧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目的、思路及具體功能的有效制定與設計,使學生能通過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用,來實現高效率的學習、生活,在綜合聯動的教育機制下獲得有效的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1.是網絡時代中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網絡時代的發展背景下,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而在高校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教學優勢就集中的體現在對教學效率的提升過程中。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通過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不僅能使學生更加方便、快捷的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整理與運用,同時更能縮短人際間的交往距離,大大提升了校園與校園外界的聯系,實現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發展途徑的拓展,促進了高校教育發展目標的實現。
2.是學生高效學習、生活的必然需求
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使人們的學習、生活方式更加的便捷,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代表著最為先進的生產力,更加需要在最為先進的環境中學習與生活。在高校教育中通過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學生可以利用平臺中多元化的服務項目享受到具有個性化的服務,如,圖書館中的電子信息查詢、校園電子眼的人臉識別以及共享單車的運用等,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便利,滿足了大學生高效學習、生活的需求。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策略
1.積極進行平臺構建目的及思路的設計
在高校教育中,為實現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有效構建,就需要構建者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個性化服務需求,來進行構建目的及思路的積極設計,以此通過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技術及資源的支持,實現服務平臺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一方面,高校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單位,能基本滿足學生在生活、學習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高校人數眾多,公共資源需要得到更為優化的配置。因此,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就是為了實現高校內公共資源的合理運用,以此提高學生生活、學習效率的提升,防止各種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構建者應借鑒一些優秀平臺的構建經驗,基于學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手機APP軟件或小程序的聯合研發,使學生能通過掌上操作,來自由、便捷的享受公共平臺提供的優質服務,提高了公共平臺的利用率。
2.積極完善平臺服務功能的設計
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應是一個具體系統性的綜合服務平臺,其中的服務功能應包含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因此,這就需要構建者應積極的進行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功能的優化與完善,以此實現智慧校園環境的創建。首先,應具備完善的互聯網學習功能。學習功能是公共服務平臺中最核心的服務功能,構建者可以通過自主選課、課程安排查詢、圖書館資源閱覽功能、學習場地預定以及師生互動等諸多功能的完善,來為學生創設一個高效學習的空間與環境。其次,應具備優質的互聯網生活功能。智慧公共服務平臺中生活功能的具備能使學生的生活更加便捷,學生通過手機操作能實現吃、穿、住、用、行及購物的所有需求,這樣學生就能以最快的方式獲得最優質的服務。
3.積極強化平臺信息化建設隊伍
在對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構建的過程中,信息化建設隊伍的強化是其最主要的人力資源基礎。因此,這就需要高校一方面通過高薪或優質資源吸引一些高素質的IT人才,進行智慧校園以及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起到專業人才的核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高校還應結合校園教職員工、服務管理者等人員的信息化素養,來對其進行互聯網知識及信息素養的宣傳與培訓,使其能適應智慧校園的發展趨勢,能通過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用,滿足廣大師生學習、生活上的服務需求,以此奠定“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基礎。
三、結語
總之,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是“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高校建設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促進高校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就需要各個高校積極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通過對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目的、思路的設計、服務功能的設計以及信息化建設隊伍的構建,來實現高校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的有效構建,為大學生高效的生活、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智慧校園的進一步構建。
參考文獻
[1]唐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構建服務型“智慧工會”信息化平臺的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36):82.
[2]潘雪,陳雅.泛在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探究[J].情報科學,2018,36(0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