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要: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加強產業經濟和新媒體的結合就顯得尤其有必要。兩者結合,可以有效的調整并優化產業經濟結構,實現產業經濟的高效傳播。本文闡述了產業經濟和新媒體的概念,分析了產業經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意義,提出了產業經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產業經濟;新媒體;融合發展模式
新媒體是基于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產生的,其創新了傳統的媒體形態,也實現了產業經濟發展的宣傳,擴大了產業的知名度。總體而言新媒體和產業經濟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且在當下的社會形態中兩者是不能夠分離的。如果產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運用新媒體,并發揮出新媒體的作用,便可以促進產業經濟的前進,實現產業經濟的現代化。
一、產業經濟和新媒體的概述
(一)產業經濟
在當今社會有著大大小小、不同層次的經濟單位,其中家庭和企業屬于微觀的經濟細胞,也是最小的單位。國民經濟屬于宏觀經濟單位,也是最大的經濟單位。處于兩者之間的,因為同一種屬性集合到一起的企業,就可以被看作是產業。為了能夠適應不同領域產業分析的需求,可以在產業經濟學中將產業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于同一個商品市場為單位進行產業的劃分,即產業組織,在現實中不同產業結構的企業關系結構是不同的。第二次層次是基于工藝或者是技術為根據對產業的劃分,即產業聯系[1]。第三個層次是基于經濟活動為依據劃分產業,即產業結構。總體而言,產業經濟的應用性比較強,且產業這個概念也是在需要進行產業分析時才會產生的。
(二)新媒體
新媒體是基于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所產生的,相比于傳統的報紙、廣播等媒體。新媒體屬于一種新的媒體的形態,新媒體在運用的過程中會借助客戶端,比如計算機、數字電視等,利用信息化數字無線等技術向觀眾傳遞信息。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優勢比較強大,比如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內容更為豐富。且新媒體可以吸引民眾的參與,和群眾進行互動。新媒體出現之后,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也面臨著轉型。目前人民群眾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新媒體,也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群眾會通過手機或者是計算機登錄一些客戶端,對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進行獲取。
二、產業經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意義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產業經濟和新媒體兩者之間的融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無論是對于新媒體而言,還是產業經濟而言,兩者都是相互互補,共同成就的。通過將兩者進行融合,具體體現在促進彼此的更好的發展、可以對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瓶頸有效進行解決、能夠促進產業經濟信息的有效傳播,下文基于這三點進行闡述。
(一)產業經濟和新媒體融合是共同成就的體現
新世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經濟和新媒體屬于一種比較特殊的關系。就產業經濟而言,其涵蓋了很多和傳統經濟領域相關的內容。而新媒體卻是高科技的一種體現,兩者屬于不同領域的不同部分,但是卻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關系。比如不斷發展產業經濟,可以對新媒體的內容和技術實現延伸。就新媒體而言,其雖然是信息技術的一種體現和代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通過和產業經濟的融合,則可以彌補新媒體存在的不足。反之產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離不開新媒體,比如其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制造輿論高度,宣傳產品,兩者屬于共同成就、相互輔助的一種體現。
(二)有利于解決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瓶頸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中都涌現出了一些新興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發展的步伐,同時也增大了產業經濟的競爭力。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的產業經濟會出現產品開發困境、前途發展困擾問題。這就是產業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瓶頸,通過將產業經濟和新媒體進行融合,便可以較好的對產業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困境進行化解,為產業經濟發展環節提供創新的思路以及手段。
(三)新媒體能夠幫助產業經濟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播
產業經濟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隸屬于龐大的群體集合。在這個群體中,各個產業都是具有合作關系,或者是具備某些聯系的,比如會出現信息的對接、資源的分享等。而新媒體在這個過程中,所承擔的就是資源的快速傳播以及信息的共享。
三、產業經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模式的探究
(一)產業經濟和新媒體融合點
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
在產業政策中產業結構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國家根據產業結構的現狀,如對產業結構的規律以及變化趨勢進行了解,對制定的資源、產業比例關系進行優化,促進產業結構的協調化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出現,會對產業經濟造成直接的影響,也會推動企業的改革。通過將新媒體融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中,或者是企業的改革中,便可以實現信息的高效傳播。
1.經濟生態環境
生態經濟屬于一種經濟較為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其是指利用現有的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對生產以及消費方式進行改變,對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進行挖掘,保證生態系統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繼而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以及環境。生態經濟是實現物質以及精神文明、自然與人類高度統一的經濟,其會對產業經濟產生直接的影響,也會促使產業經濟的升級[2]。因此在該部分就可以對新媒體充分利用,實現企業信息的加工、處理和支持。
2.大眾傳播模式
構成大眾傳播主要包含受眾以及大眾傳播兩大要素,這兩者既是反饋者,也是傳達者。比如傳播者其和信源相連接,又通過信息的大量復制和傳播的受眾聯系。受眾體既可以是個體,也是可以是社會群體。可見社會中無論是受眾還是大眾傳播,其均存在特定的傳播關系。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通過探究新媒體和產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模式,便是可以構建新型的信息傳播,提升產品傳播的速度和質量。
(二)新媒體和制造業的融合分析
制造業指的是在工業時代,按照市場要求,利用某種資源,比如工具、能源、資金等進行制作,將其轉化為人們能夠使用的大型工業品或者是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制造業主要包括產品的制造、設計、對原料的采購等環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除了需要利用技術縮減產品生產環節、運輸環節的成本之外,還要創新設計、打造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比如企業可以在某些平臺上建立官方賬號,定期發布企業新的產品設計,對產品設計的理念進行宣傳,以達到對產品進行營銷的目的。
(三)新媒體和教育、科技、旅游等產業的融合分析
教育、科技以及旅游產業近幾年在快速的發展,將新媒體和這幾大產業進行融合,可以更好的促進這些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比如新媒體和教育產業的結合,可以集中在引進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搭建信息化的學習平臺,對傳統的一言堂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或者是對學校的品牌進行宣傳,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新媒體和科技領域的結合,主要集中在利用科技對新媒體技術的補充,新媒體對科技的宣傳。旅游和新媒體的結合也比較廣泛。如通過新媒體技術搭建旅游平臺,在平臺上對各個旅游項目進行宣傳、互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制定針對化的旅游產品。在消費者的反饋中,不斷的優化團隊服務,提升質量。
(四)新媒體和小微企業發展的融合分析
在信息化背景下,傳統企業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的需求。小微企業資金少,規模不大,在發展中很容易被大型企業所擠壓,制約小微企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小微企業能夠充分的利用新媒體,對自身進行宣傳,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其次還應在企業內部融入新媒體技術,實現內部信息的有效溝通以及企業的管理創新。通過將新媒體和小微企業融合,可以幫助小微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
(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者相比,各有優勢和劣勢。比如就傳統媒體而言,其優勢在于新聞制作的內容質量較高、虛假信息較少、深受大眾的認可。但是其缺點在于傳播的速度比較慢,內容的新穎度不夠。新媒體的優勢在于信息量比較大、傳播速度快,但是缺點是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究。因此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融合,便可以將各自的優缺點相互互補,實現媒體行業的不斷創新和進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體驗。
總而言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產業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關乎國家戰略能否實現。因此產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基于時代發展的現狀,合理地融入一些新興的技術或者是方法,實現內部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海岳.新媒體融合對產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數字通信世界,2020(05):160.
[2]王宇.關于產業經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探討[J].商訊,2019(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