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琪
摘要: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上升,而就業崗位的上升幅度無法和畢業生匹配,就業壓力大就業難的問題愈來愈嚴重。2020 年初,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更是給國內國外的經濟和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經濟下行的趨勢加上疫情的突發危機讓大學生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難題。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緩解就業的問題,同時還給了年輕人更多的選擇。但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并不高,本文從學生和高校的角度分析導致大學生自主創業率低的原因,并結合大數據和“互聯網+”的角度來為提高大學生雙創能力提供新的視野。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大數據;互聯網+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并且由于家庭、社會、學校等多方面原因影響著畢業生就業選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 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上升。 因此,以創新促就業,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大學生已經成為創新創業主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自主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大,甚至很多在校生就已經開始創業了,盡管如此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2 文獻綜述
葉聰聰(2019 年)提出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對雙創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強雙創師資力量建設,提升雙創教育理念,引領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與實踐信念;曹倩(2020 年)基于創新創業觀念的角度,提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的重要性,要培養塑造企業家精神,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提供完整的創業教育服務保障等建議,進而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發展;陳敏(2021年)也提到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各高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不斷完善相應的教育體系和平臺。
2. 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問題
2.1 總體創業率不高
盡管黨和政府出臺了很多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給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扶持,很多地方和高校根據相關政策,動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建立了很多創新創業基地,大量的具有實戰經驗的老師在其中幫助學生創業,全方位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盡管如此,大學生對于創業的接受度并不高,一方面,很多大學生不了解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從來不去涉及該領域;另一方面,大學生雖然在校期間也參與一些創新創業的活動,但是在畢業之際仍然會選擇去找工作,而不是繼續之前的創業。除此以外,一部分大學生即使在畢業之后想繼續創業,但是由于畢業之后資金不足,人才不夠等諸多因素,導致他們的創業項目很難走到最后。
2.2 高校對于雙創教育不到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不夠
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很多高校都會開設相關的課程,去引導學生去創業。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仍存在很多問題,很多高校只是形式開課, 由于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開設的較晚,專業化的教師團隊還沒有構建完成,設計該課程和內容方面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課程目標缺乏系統性,并且開設創新創業的課程較晚在學生將要畢業之際,開設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大部分大學生在這個時間段都是在參加秋招或者是考研,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參與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沒有行程統一的教學體系。與其他課程、專業課程聯系較少,形成專業的脫節。并且很多高校局限于傳統的教育方式,針對創新創業的課程,僅僅是傳授理論知識,創新創業的方案也僅僅是停留在計劃之中,缺少實踐。有些學校雖然開設的有創業基地,但是利用效率并不高,同學參與度低,老師宣傳力度也不到位。
2.3 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低
雖然我國每年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人數在上升,但是在這樣規模的創業人數中,真正創業成功的概率很低。除了前面所說,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的不足,導致大學生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這是使得創業失敗的原因之一。導致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首先是資金的獲取,大學生創業的創業資金無外乎是來自于父母、朋友的援助、政府支持和融資,但是這樣獲取的資金終究是有限的,如果創業公司不能自己實現盈利,那么創業公司是沒辦法長時間存活下去的。另外是大學生創業缺乏創新,推出來的產品或者服務并沒有受眾市場,沒有辦法變現,或者是太過單一一體化,比如很多大學生創業會選擇開奶茶店,但是奶茶店的競爭很激烈,如果自己開的奶茶店沒有與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那么沒辦法吸引人們去消費,消費人群會有更多其他的選擇,如喜茶、茶顏悅色、奈雪的茶等。
2.4 大學生個人素質欠缺
大學生自身對創業的認知不夠深。首先大學生往往被家庭期望、所修專業的限制,便會認為自己不適合創業,而且在自己已經在自身專業上學了幾年,如果再重新創業,那么他們會覺得成本很高,還要面臨創業失敗的風險,故多數大學生沒有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其次,大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一旦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是比較大的困難,便會退縮不不前,選擇放棄,不想去承擔失敗后的后果,沒有辦法去承擔責任。
3. 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雙創教育模式的優化策略
3.1 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教育乃是一國之本。如果要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是要從教育抓起。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不僅僅可以被企業所利用,也可以被用來研究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如果是商科的學生,在創新創業上,可以更多的培養學生去挖掘行業信息,深刻的去理解一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去挖掘是否有被低估的公司,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讀于理工科的學生,通過創新創業課程,提高他們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及創造能力等。這樣可以有針對性滿足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學生的各項需求。
3.2 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交流平臺
政府和高校應當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創業者的交流平臺,這樣可以讓不同地區的創業者可以共同探討,為同期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知識獲取和討論的渠道,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對市場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創業者,才能更好的捕捉市場的需求。在交流平臺上,不僅可以讓創業者自己分享交流,還可以邀請企業家進行點撥。大多數創業家都經歷過失敗與成功,不管是在心態還是專業上,他們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
4. “互聯網+”時代為創新創業提供新渠道
4.1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領域多元化
大數據在發展,互聯網也在突飛猛進,例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領域緊密結合,進而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創業的新興領域,包括網商、電商等,很多大學生自己開網店,在網上賣產品,最近幾年更多的大學生開始聚焦自己家鄉的特色產品, 選擇回家創業,把自己家鄉的農副產品或者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向全國售賣。互聯網給大學生就業創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比如做電商,一方面可以接觸更多的客戶,另一方面,也要面臨更加激烈的挑戰。現在也有很多自媒體人,他們通過錄視頻、寫公眾號,獲得粉絲,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變現,這也是互聯網背景下,大家創業的新選擇。大家可以跨時空、跨地域的分享,傳播信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創業有了更多種的選擇,那大學生可以勇敢的去探索,而不再是局限于傳統的創業模式。
4.2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呈現多元化
通過互聯網,大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轉化成各種創意,通過網上“創客聯盟”、網下“眾創空間”將創意匯集起來,為創意者、創新者以及投資者搭建起信息、項目、資本精準對接的創業孵化平臺,降低創業的門檻,努力把創新創意轉變為現實。比如,拼多多上有一個很小眾的手辦,很多玩家在上面發布自己手辦,然后有意向者選擇認購,制作手辦的人獲取收入。更有甚者,如果有做的很好的人,那么他們可以接受專門定制,相應的收入也不菲。通過這樣,很多人也相當于是自主創業,另辟蹊徑。
5. 結論
不管是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還是疫情這種突發事件的發生,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有創新的意識,可以選擇多樣化的道路,如今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政策,讓大學生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創新,去創業,那么就應該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要素。在外力的助推下,同時自己也要強化,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職業道德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葉聰聰.新時代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研究[J].知識經濟,2019,(34):148-149.
[2]曹倩.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01):151-152.
[3]陳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提升措施[J].商展經濟,2021,(0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