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健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觀察腹股溝疝圍手術期護理中采用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腹股溝疝患者84例為研究觀察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信封法分兩組,對照V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臨床路徑W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臨床路徑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臨床路徑W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VAS)評分、下床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短于/低于對照V組(t=51.241、13.826、6.657,X 2=4.974),護理滿意度臨床路徑W組高于對照V組(X 2=8.473),P<0.05,有差異性。結論: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腹股溝疝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情況,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圍手術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
腹股溝疝患者主要是由于腹股溝存在損傷后,腹腔內臟從缺損部位向體表突出,使得患者腹內壓力升高,腹壁壓力下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當前腹股溝疝患者治療手段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對腹股溝區域出現的缺損進行修補,但術后患者容易出現并發癥、疼痛等情況,因此在腹股溝疝患者術后給予科學的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以84例腹股溝疝手術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意在分析此類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以通過臨床護理路徑,提升護理質量,促使患者術后盡快恢復。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腹股溝疝患者84例為研究觀察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信封法分對照V組(42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臨床路徑W組(42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臨床路徑干預)。對照V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62歲~89歲、平均年齡(66.98±1.23)年;直疝38例、斜疝4例;臨床路徑W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62歲~89歲、平均年齡(66.95±1.22)年;直疝39例、斜疝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對差異不顯著(P>0.05)。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核準。
1.2 方法
對照V組: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家屬做好患者飲食控制、生活控制等。
床路徑W組: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臨床路徑干預。(1)護理小組成立。由自身的骨科護士長、護士組成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負責組織護理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培訓與患者護理計劃制定等。(2)制定具體護理路徑圖。護理小組結合患者情況,制定患者護理路徑圖,在路徑圖中需要明確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并明確每階段護理目標等。如:護理前,護理目標為改善患者情緒,強化患者認知,讓患者以積極心態進行治療。結合術前護理目標開展認知教育,采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廣播等方式進行宣講,并及時解答患者疑問。再如:護理中目標是確保患者安全,鼓勵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采用電熱毯預防低溫等。再如:術后目標預防并發癥,護理人員每2h變化患者體位,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下肢等部位進行按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V組、臨床路徑W組術后恢復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護理滿意度(即表示滿意患者占百分比)。
術后恢復情況:住院時間、術后疼痛(VAS)評分、下床時間性觀察,其中VAS評分滿分10分,分數越高則患者越疼痛。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統計兩組患者出現疼痛、腹脹、尿潴留、發熱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為并發癥發生患者數所占百分比。
1.4 統計方法
(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X 2檢驗,P<0.05為差異性標準,統計工具SPSS24.0軟件。
2 結果
臨床路徑W組并發癥發生率2.38%(1/42,尿潴留1例)、護理滿意度97.62%(41/42);對照V組并發癥發生率16.67%(7/42,尿潴留3例、腹脹1例、疼痛1例、發熱2例)、護理滿意度76.19%(32/42);臨床路徑W組發癥發生率更低(X 2=4.974)、護理滿意度更高(X 2=8.473),P<0.05,有差異性。
臨床路徑W組住院時間、術后VAS評分、下床時間<對照V組,P<0.05,有差異性,見表1。
3 討論
面對腹股溝疝手術患者,通過在術后護理人員會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患者相應的常規護理干預,但常規護理干預較為籠統,對患者術后病情恢復及并發癥預防干預,所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選擇一種更加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系統化護理干預方式,此種護理方式可以貼合患者病情,制定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的具體護理干預計劃,在臨床護理路徑指導下,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舒適的護理服務,有目的性、預見性的預防并發癥的出現,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健康,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2]。觀察84例腹股溝疝手術患者,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臨床路徑干預的臨床路徑W組術后恢復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護理滿意度優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V組。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腹股溝疝患者術后護理中優勢突出:通過護理小組成立、制定具體護理路徑圖等,為患者提供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術后優質康復[3]。
綜上所述,針對腹股溝疝患者在圍手術期護理中,可以采用臨床護理路徑,以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恢復,預防并發癥,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健文,樂飛.前腹壁膜解剖在腹腔鏡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中臨床意義的探討[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11):1018-1021.
[2]馬亮亮.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斜疝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20,11(22):86-87.
[3]吳亞奇,趙延鋒,李徐奇.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及遠期預后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