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林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的睡眠總有效率和治療后的PSQI評分;結果:在睡眠的總有效率上,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后的PSQI評分上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對于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質量療效顯著。
【關鍵詞】同感心理論;心理護理;精神病分裂患者;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
精神分裂癥作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在病癥上主要表現為大腦功能紊亂,發病率也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需要引起重視[1]。在現在的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采取的是藥物治療配合護理干預的形式,尤其是對患者的睡眠狀況改善,但常規的護理手段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希望通過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干預來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了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者和對照組,每組20人,其中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在36~67歲,平均年齡(51.2±2.6)歲,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在35~68歲,平均年齡(52.1±2.3)歲。兩組患者都符合精神分裂患者的判定標準,且告知了家屬治療相關事項并簽訂了同意書,符合研究的納入與排除標準?;举Y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心理護理方式。包括與患者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多余患者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減輕患者的焦慮不安等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
1.2.2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基于同感心的心理護理。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進行:(1)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模式,要求我們設身處地地為患者進行考慮,除了在常規的藥物治療之外,密切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飲食、情緒、行為等,關心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存在不適感,盡可能地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2)幫助患者自我認知。精神分裂者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自我認知障礙的情況,不清楚哪一個才是真的本我,從而情緒趨于暴躁,因此需要通過加深自我了解來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例如可以與患者的親屬增加交流,引導親屬對于患者的性格喚醒,讓患者的意識逐漸恢復,從而情緒穩定達到提升睡眠質量的效果。(3)基于同理心的心理護理要求醫護人員多多考慮患者的病情,多一些忍耐。精神分裂患者由于大腦的認識功能出現混亂,從而心理上極度的缺乏安全感,在行為上易出現偏激,可能會對醫護人員產生攻擊行為[2]。這時我們需要考慮到患者的病情,體諒患者,明白患者的行為是不可控的,不對患者產生畏懼、厭惡心理,堅持有效地實行心理護理。
1.3 判定指標
將治療效果分為優、良、差三類來對治療效果進行判定,精神分裂癥狀完全消失即為優,癥狀有所改善即為良,無明顯改善為差,同時評價治療的總有效率。其次采取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定,總分越低,睡眠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中的計量數據(x±s)和計數數據(%),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22.0版本)中,用t、X 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通過對兩組的患者的睡眠總有效率進行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SQI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來自精神方面的壓力成為了一個重大問題,這也就造成精神分裂患者日益增多?;加芯穹至鸭膊≈?,患者的大腦自我控制能力會減弱,導致功能的紊亂,從而出現失眠,睡眠問題也成為了精神分裂患者的重要病癥。在目前對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質量的改善上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就是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護理。但在常規的心理護理中,由于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了解不足,心理護理手法不當等問題,導致心理護理的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考慮將同感心理論運用到患者的心理護理當中。
所謂的同感心理論,就是在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的同時,要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心理護理手段是否適用于患者,而不是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想,從而使得心理護理引起患者的反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通過研究發現,運用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在對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質量的總有效率上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PSQI評分在治療后觀察組也要低于對照組(P<0.05),這也與徐敏珊的研究結果相符合[3]。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行基于同感心理論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解決患者入睡難、睡眠時間少的問題,從而提高治療效率,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到正常生活,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小妹.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情緒、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01):155-156.
[2]梁超苗,李春蓮.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及睡眠質量影響[J].保健文匯,2021,22(01):98-99.
[3]徐敏珊.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伴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4):72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