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珍
摘要:國家為了幫助職業院校更好地發展,實行了擴招計劃,這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高職院校必須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所有學生的能力素養和基本來源,結合多方面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擴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擴張不僅是數量方面的變化,更是生源結構的變化,多樣性的生源組成導致學生之間產生較大差異,學校需要重新設計人才培養定位、招考方式、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以及師資配備等。面對擴張背景,學校應當做好學情調研工作,明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合作完成人才培養計劃的設計;重視課程體系的調整和優化,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余地。
一、分類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積極開展學情調研分析
要想制定出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就需要教師從諸多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學生學情[1]。在當前高職院校擴招的背景下,生源發生較大變化,面向的對象主要就是一些下崗職工、高中畢業生、農民工以及退伍軍人等,這些學生的年齡區間范圍在15到52歲之間,其中大多數高職生的年齡在40歲以上。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學情分析的必要性,靈活運用座談、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全面分析不同生源的技術技能基礎、學業水平、年齡階段、心理預期、從業經驗以及學習目的的,同時還有深入分析社會生產的具體學情,為每一個學生生成學情分析報告,為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和分類制定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和基本方向,能夠回答高職“培養何種人才”的問題[2]。從我國當前政策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當是培養出更多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但對于技術型技能型的人才內涵界定仍舊相對較為籠統。從當前生源質量、生源層次以及培養時間的方面來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當存在一定的區別,需要從層次、專業以及類型的角度進行細致劃分。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生源的具體特點以及社會的不同需求,從專業定位、層次定位以及類型定位的角度進一步細致劃分人才培養的目標。從層次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當劃分為本科、專科、研究生等多個不同層次;從專業角度來說,高職院校應當加入更多不同的崗位方向和專業類別,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可能性;從類型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應當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在校企合作中,人才培養方案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能夠讓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學生之間普遍存在較大差異,無論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從業經驗、發展愿景,還是學生的成長背景、認知特點、學習基礎等,都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因而就會形成各具特色的差異性資源,在學習和構建知識體系時也會擁有不同的視角,而這能夠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可能性。高職院校需要格外重視學情收集,認真分析學情報告,準確把握未就業學生和就業學生、不同年齡段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與各個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不同生源特點以及學校辦為定位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必須始終秉承多元模式、不降標準、靈活學制等原則,真正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本地經濟發展現狀、專業實際情況等,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的規格、目標、課程設置、學時安排、畢業要求、考核方式等,滿足和適應當前社會生源的具體特點,從根本上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適應性、科學性以及可操作性。
二、構建可選擇性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一)構建平臺+模塊的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需要始終秉承分專業、分層次的原則,結合多方面的情況構建具有較強選擇性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3]。平臺主要擁有以下幾種:第一,學校需要運用通識課程平臺,滿足學生的共同發展需求,重視學生通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同步提高;第二,學校需要構建專業課程平臺,滿足學生專業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借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第三,學校需要打造拓展課程平臺,借此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能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在設置和選擇模塊時,教師必須要充分分析和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分為中觀、宏觀、微觀模塊。宏觀模塊中主要包括專業基礎、基本素養、專業拓展、專業方向、綜合拓展等多個不同的模塊;中觀模塊主要是進一步從崗位能力和崗位調研的角度分解宏觀模塊;微觀模塊則是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單元或學習單元,利用各個單元的教學提高學生各項能力。
(二)課程設置具有適用性和選擇性
高職院校需要將課程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基礎上積累更多知識。首先,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其次,學校需要出臺一些與選課相關的文件,明確規定選課的方法、要求以及課時比例等,不斷調整和完善選課制度;最后,學校應當讓所有學生學習和了解選課指導手冊,還可安排專門的教師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使學生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課程。課程設置不僅需要具有選擇性,還應當格外重視適用性。對于社會生源來說,其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斷裂的情況,知識基礎相對于中職學生、高中畢業生來說較為薄弱,因而需要課程設置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這些學生的角色轉換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學校能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使學生在第一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擴招給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較大機遇,但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需要高職院校能夠做好充足的學情分析工作,確定最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一起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調整和完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余地,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最終實現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蔣余靜.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基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0,v.19;No.275(08):21-23.
[2]龍海,張亮,熊景鳴.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20(09):1-7.
[3]周香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