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華

[摘 ? 要]學校辦學理念的凝練既要觀照現實,對接核心素養理念,又要與“校訓、校風、教風與學風”高度契合,還要與教育教學實踐相貫通。同時,也需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二中學核心辦學理念的凝練過程,正是民主與集中辯證關系的生動體現,有利于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辦學理念;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一、引言
校長辦學,理念為先,質量為魂,行動為基。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二中學(以下簡稱臨平二中)是一所更名遷建的農村初級中學,由杭州市名校余杭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余高)托管,是余高教育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平二中的師資在原有的基礎上顯著擴大,新增師資包括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民辦學校回流的公辦教師、區外引進的名優教師以及余高派出的教師團隊。如何凝練辦學理念,整合來源復雜、觀念各異、水平不一的教師隊伍,凝心聚力謀求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是擺在學校管理團隊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自2020年9月以來,學校辦學理念在提出與否決中循環往復,最終得以定型。整個過程為學校辦學理念的凝練原則與方法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實踐素材。
二、學校辦學理念凝練須堅持“三通”
要凝練學校辦學理念,首先需要深入考察余杭區內名校的文化建設情況。學校文化建設小組經過實地探訪與交流發現,學校就理念談理念的情形比較普遍,使得辦學理念未能與當前的課改理念相貫通,未能實現學校理念與教育實踐相貫通,也未能與校訓、校風、教風與學風相融通,更未能與區域文化或學校辦學歷史相溝通,其結果是理念指導不了實踐,實踐也豐富不了理念,理念與實踐未能達成契合互動與和諧發展,導致學校辦學特色弱化,千校一面。學校文化建設小組在凝練辦學理念過程中認為,學校辦學理念的凝練須堅持縱向貫通、內部融通與遠近溝通三大原則。
1.縱向貫通
核心素養是國家當前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學校辦學理念需要主動對接核心素養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位中國公民須堅持的價值觀念,而核心素養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前教育改革中的生動體現。因而,與核心素養理念的縱向貫通,應是學校辦學理念凝練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同時,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做到理念與實踐相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一旦形成,就會反作用于實踐,指導實踐的全過程。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一定要貫徹落實到學校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如教學、德育、文化建設等。換言之,學校各部門的教育實踐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如此,理念統合實踐,實踐豐富理念,形成理念與實踐之間的契合互動與融合共生。
2.內容融通
核心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學校氣質的外在集中展現。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與學風是學校辦學理念的生動詮釋,是學校核心理念的具體表達。換言之,辦學理念與“一訓三風”是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有些學校將二者視為并列關系,或者用“一訓三風”代替學校辦學理念,這顯然是不妥的。
3.遠近溝通
學校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是學校的根,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孤立于地域文化輻射之外。如果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能與地域文化相契合,不能溝通學校的歷史與現實,那便缺少了地域文化與學校歷史的精神滋養,也就削弱了直抵靈魂深處的動人力量。
三、學校辦學理念凝練的實踐例證
2020年6月初,余高與臨平城東中學正式簽訂了對臨平二中的托管協議,自此便開始了對學校文化理念的探索。經過探索與思考,大致形成了四個方案,分別是“三維導向”“潤美育人”“以心育人”“以人育人,以美健行”。經過反復商討,最后定型為“以心育人”。
1.主動對接核心素養理念,努力做到“雙貫通”
(1)“以心育人”概念與闡釋
核心素養指向的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非全面素養。人的發展是心與行的統一,其中行是心的外在表現,心靈美才能表現出行為美。由此,“以心育人”指的是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創建精美文化,拓寬育人渠道,培育“五心四志”學生。具體來說,“以心育人”中的“心”是指人類精神文明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文化與成果,包括現行課程體系;“人”是指“五心四志”好少年,其中,“五心”是指紅心、恒心、信心、孝心和靜心,“四志”是指志向高遠、志氣高昂、志趣高雅和志行高潔。
(2)“以心育人”與核心素養理念、教育實踐相貫通
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將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在臨平二中的辦學實踐中,文化基礎對應的是“雛鷹”課程體系,倡導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自主發展對應的是“五心四志”德育模式,即“立五心之德,樹四志少年”;社會參與對應的是“協同育人、厚實體驗”,整合校內校外兩種資源,力求知行合一(見圖1)。如此,“以心育人”既能與核心素養理念對接,又能與余高“以人育人”辦學理念相承,在學校文化理念中還可以保留原城東中學的優秀文化,實現與課改同向而行,與集團辦學“五統一”(即統一行政管理、統一教師管理、統一教學管理、統一資源管理和統一學生管理)理念相契合。
2.認真梳理學校文化系統,努力做到內部融通
學校文化建設小組根據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專家的方案,結合學校的辦學歷史,既植入余高文化基因,又保留臨平城東中學的優秀文化基因,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契合校情的“以心育人”理念。在整個文化框架中,“以心育人”是核心,辦學宗旨“因材施教 立德樹人”是核心理念在辦學終極目標上的表現,具體表現為“立五心之德,樹四志少年”;辦學目標“質量一流、特色鮮明”是核心理念在近期學校發展目標上的表現,要求教育質量“區內領先”;校訓“厚德博學 礪志篤行”契合學校歷史,是核心理念達成的路徑;而校風“務實、守信、崇學、向善”、教風“嚴謹、嚴愛、善教、善研”、學風“自信、自律、樂學、樂思”是核心理念對學校管理、教師與學生價值觀念的直接體現。
3.深入研究學校歷史沿革,努力做到遠近溝通
臨平二中自2020年9月更名遷校并采用集團化辦學體制以來,就自然具有了兩種基因:一是城東基因(即臨平城東中學的歷史資產);二是余高基因(即余高的文化基因)。
(1)城東基因
作為臨平二中的前身,臨平城東中學是一所地處城鄉接合部、以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為生源主體的農村中學,近年來教學質量明顯提升,但軟硬件建設相對滯后,整體發展處于低位水平且很不均衡。臨平二中從城東中學繼承了行政管理團隊的主體人員與教師主體,自搬入新校址后,保留了城東中學原有的大部分建制,這是臨平二中文化構成中的傳統基因,是不容忽視的力量。余高“以人育人”的理念與臨平城東中學“三維導向”理念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性,勢必造成兩種文化觀念的對立與沖突。如何在余高文化理念的引領下,重塑一種既能發揮余高精神的引領作用,又能激活臨平城東中學文化傳統中的積極因素,并且契合臨平二中辦學實際的文化理念系統,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2)余高基因
余高全面托管臨平二中,主要實施“五統一”管理。以下主要介紹“五統一”管理中的“統一行政管理”和“統一教師管理”。
統一行政管理。臨平二中校長由余高副校長擔任,主要通過行政管理團隊更新的方式將余高文化基因楔入臨平城東中學原有的行政管理架構之中,并發揮主導作用。余高的“以人育人”辦學理念、“三融合”機制的黨建模式、“五溫”德育模式以及校內外協同實踐育人的模式自然會對學校育人模式產生深刻影響。
統一教師管理。即臨平二中教師的聘任、交流與引進均由余高教育集團辦公會議決定。為了推動新學校的發展,余高向臨平二中派出了一支優秀的援教隊伍,其中包括特級教師馬少紅、全國教育科研先進教師李建松、國際人工智能競賽金牌教練蘇斌在內的各個學科的優秀教師。
(3)基因重組
“以心育人”理念具有獨特的價值。一是“以心育人”理念與余高“以人育人”辦學理念相契合,彰顯余高集團化辦學的特征,傳承余高基因。二是“以心育人”恰好是“以人育人”的重點,重在精神生長。此外,初中生正處于從童年走向少年的急速社會化的初始階段,打好人生底色很重要;而余高學生正處于從少年走向青年的社會化的平穩期,以選擇為特點的課程育人成為重點。三是“以心育人”理念簡明扼要且表達親民,易于為師生所接受。
四、結語
學校的文化建設是學校的鑄魂工程,是凝心聚力的精神引領。文化建設不應成為華麗辭藻的無序堆砌,而應該積極做到“貫通、融通、溝通”,向上對接課改理念,向下貫通教育實踐,同時做到核心理念與“一訓三風”的融通以及歷史(包括傳統文化)與現實(包括地域文化)的巧妙溝通,從而塑造廣大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熔鑄學校教育合力,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郭向和 ? 校對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