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是職業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筆者深入挖掘英語語言點及教學環節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把“課程思政”工作貫穿英語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筆者運用德育學科思維,提煉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體現,進行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程思政;中職學生
【作者簡介】闕慧清(1977.09-),女,漢族,江西人,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英語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
一、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研究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課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最基礎的手段。新時代教師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主體,立德樹人的責任重大,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時刻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自覺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自覺肩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敝新氂⒄Z課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中職英語課程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提高英語語言技能,發展中職英語學科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就是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所以,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
二、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現狀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大思政”和“全科思政”理念已經形成。2014年至今,高職院校從綜合素養課程和專業課程層面展開“課程思政”與課堂教學的融合,進行了課程思政相關研究。而對于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可借鑒參考的東西很少。
現行中職英語教材中,西方文化內容遠遠多于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西方思想意識影響較多,這與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相差甚遠,也與中職英語教學目標不符。中職學生入學門檻較低,學習成績較差,政治意識相對薄弱。中職學習期間,是學生人格定向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所以,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
三、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
1. 課程思政的含義。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課程,是一種思維方式,要有意、有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是指,運用德育學科思維,提煉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體現,進行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巴诰颉焙汀叭谌搿笔钦n程思政的重點。
2. 根據單元主題,提取關鍵詞,挖掘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每個單元的思政要點,挖掘思政要點融入主題是開展英語課程思政的首要任務。課程思政素材來源于教材的主題、教材的知識點。挖掘的思政要點要能夠引起中職學生的情感共鳴,能有效激勵中職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教師要挖掘語言中所隱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形成英語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教學中。在進行英語第一冊教學前,老師針對每個單元主題做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例如,“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單元的思政元素為“職業學校一樣精彩人生”?!癐 like playing badminton”單元的思政元素為“健康中國”。“Let's have fun”單元的思政元素為“亮閃閃的你”,“I want to buy a T-shirt”單元的思政元素為“中國公司——華為、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創新”。
3. 以語言學習為載體,將思政目標融入教學目標。中職英語教師應當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認真做好每堂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把課程思政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所以,中職英語課程思政一定要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課程教育內容中,起到無形的育人作用,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面目出現,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成為另一種“思政課程”。
4. 精心設計教學,把握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策略。
課前滲透:結合課程內容,通過各種渠道充分挖掘符合學生特點、契合教學內容的思政素材,是英語課程思政的關鍵。中職英語課程思政需要教師在語言知識講授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是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目標。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在“What do you think of fashion?”這個單元的閱讀教學時,有一段說到Jack是Jeremy Lin的狂熱球迷,認為穿著和Jeremy Lin(林書豪)一樣號碼的球衣就是追求時尚。教師就此介紹“林書豪怒懟美國政客”的行為,這說明林書豪能夠讓大家崇拜不僅僅因為他是球星,而是他具有高度的愛國熱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時尚觀。
課中融入: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是指學生在引人入勝的學習境界中潛移默化受到思政教育,而不是硬生生將思政素材獨立于教學之外,將英語教學變成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會讓學生感到無趣,也會影響英語課堂學習。潤物細無聲,思政教育無形滲透是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做到隨風潛入夜才能潤物細無聲,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隨著知識傳授,抓住時機,悄無聲息地進入課堂教學,進入學生學習過程中,從而起到熏陶、內化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于fashion的觀點時,適時插入“抗疫之美”的圖片——口罩和護目鏡的勒痕也阻擋不了你的美,這是逆行者最美的戰疫妝!這些圖片及時喚醒學生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后鞏固:思政教育只靠課堂上的滲透遠遠不夠,需要課后鞏固,加強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加強學生所受的思想教育啟發。只有不斷鞏固,強化記憶,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進行“What do you think of fashion?”的作業布置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小作文,運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表達,表述自己對于時尚的觀點。同時,還設計了一個課后任務——制作有關“中國工匠”的電子海報,要求學生查找本專業行業中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任務的過程中,再次提升正確的時尚觀、審美觀和價值觀。
多元評價:每個單元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及教師點評,要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堂參與情況、任務完成情況給予評價。評價時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個體差異,只要學生前后對比有進步,就要給予中肯的評價和打分。學期末要針對學生的階段性考核給予總結性評價,可以通過成績體現出來。同時,可以通過學生填寫的素養養成手冊觀察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體現學生的素養養成過程。
四、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應注意的問題
1.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過程切忌生搬硬套。中職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識較為薄弱。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喜歡無形的感悟,不喜歡有形的說教。英語課程思政不要上成思想政治課,如果思政素材缺少生動性,素材內容不契合學生特點,就不能激發學生興趣,這樣的思政素材內容只會讓學生反感、生厭,更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課程思政過程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
2. 中職英語課程思政內容切勿泛濫不精。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知識水平也稍低,這就要求思政內容的選取要適合學生知識水平和思想政治意識。太難,太復雜,學生理解不了;太幼稚,學生又不愿意接受。例如,在關于“change of fashion”的閱讀教學中,談到如何理解“Made in China?”,教師引入一個90后香港青年怒懟H&M的英文視頻。視頻中詼諧的語言契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在有趣的視頻中受到啟發感悟,有力地激發學生對中國制造的認同感以及愛國情懷。
3. 轉變教學理念,提升中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中職英語教師普遍認為,思想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是思政教師的任務,沒有正確認識到自身的育人職責。英語教師不單單是教授知識,不能只將教學目標定在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技能水平上,而應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中職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課程育人功能,要摒棄人文素養教育與課程教學無關的論調,要在授課中將養成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
首先,中職英語教師必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水平。教師有必要關注《人民日報》、中國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和微信公眾號,經常登錄“學習強國”App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中職英語教師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勵中職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產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應該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作為學生的文化踐行者和傳播者去影響他們。
參考文獻:
[1]韓憲洲.課程思政方法論探析——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2):1-6.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