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給新時代的小學音樂創新教學帶來了機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對于教師的傳統教學習性也是一種糾正和引導,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和總結。本文基于信息技術特點以及和音樂結合的一般形式,探討了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信息技術;創新策略
長期以來,小學音樂教學較為呆板僵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缺乏歡樂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無法從音樂課堂上獲得真善美的洗禮,有的只是教師的灌輸和說教,音樂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受到影響。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和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小學生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能夠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也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一、信息技術和小學音樂教學結合的優勢體現
音樂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只有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音樂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展現。譬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MTV,現場音樂會視頻或者講座等,給學生以直觀立體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開闊學生的視野。而對于孩子們較為厭煩的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師更是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達到化難為易的教學效果,通過動態展示、游戲展示、微課展示等,使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能理解,印象也深刻。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音樂學科,音樂知識儲備不足,對怎么學音樂,為什么要學音樂等問題存在一些認識上的不足,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辦法,使學生慢慢感受到音樂學科的意義和價值,在歡樂有趣的課堂上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進而愛上音樂,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當前學習還是未來發展,都是裨益良多的。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創新路徑
信息技術的手段多樣,在音樂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掌握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引導和展示,既要保障音樂教學目標的落實,又要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既要注重音樂教學的嚴謹性,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歡樂氛圍,在小學生和音樂學科之間搭建起一道美麗的橋梁,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走進繽紛多彩的音樂世界。在信息技術下,教師要和教材、學生、家長、社會等建立互動關系,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上審視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從理論講解和實踐練習,從全體學生到個體激勵,從傳統形式到新型手段,從課堂到課外,從學校到校外,為信息技術的創新教學打通延伸的路徑,為信息技術魅力的充分展現鋪平道路。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創新的策略
(一)干預學習心理,激發音樂興趣
孩子們總是把音樂課堂視為游戲課堂,在課上交頭接耳,對老師的教學是一種干擾,對學生自身的音樂體驗也是一種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意義缺乏認知,一方面和教師單調保守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關系。傳統的音樂課堂是教師示范演奏或者歌唱,學生們跟隨老師一句一句唱,一點一點學,之后學生們自己唱,使得音樂課堂成為學歌課堂,限制了音樂的魅力,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反感。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干預。比如在歌唱《一個媽媽的女兒》時,教師首先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西藏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從布達拉宮到大昭寺,從青藏鐵路到藏羚羊,通過一幅幅圖片,一幀幀畫面的展示,讓學生猜是哪里,是什么,看誰猜得準,猜得對。之后教師把歌詞改成一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有一個叫光明的媽媽,生下了兩個孩子,一個叫太陽,一個叫月亮……使學生睜大眼睛聽老師講,之后教師給學生播放音頻,一邊播放一邊配上圖片,藏族舞蹈,教師也隨著歌聲舞動身姿,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手挽著手,給學生以新鮮新穎的學習體驗,這樣的課堂,會把學生的心思一下子抓住。
(二)糾正教學不足,加強音樂互動交流
信息技術背景下,盡管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師生交流,引導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創新的理解存在誤區,只是拿一些視頻或者圖片向學生展示,給學生播放,使得信息技術不但沒有成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橋梁,反倒成為橫亙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一道屏障,這種現象應該得到糾正,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才能凸顯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比如在欣賞《彼得與狼》時,教師就應該在播放視頻之前,首先給學生講一講故事內容,適當進行一些“劇透”,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針對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時暫停,給學生重點講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要讓學生一下子從頭看到尾,一句話也不和學生交流。在欣賞之后,教師應該在總結之前,先給學生們一些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欣賞感悟和心得,增進學生的共識,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之后教師再針對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進行集中重點講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品味能力,同時又增進了師生交流。
(三)化解學習難點,提升學習音樂的信心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有著自己的技巧。學習一些樂理知識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形式和內容,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就忽視對音樂知識的培育。事實上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很強,教師應該借助于信息技術提供的優勢,把傳統課堂上往往反復講解學生也不能有效接受和領會的難點知識進行再現,增進學生的認知和信心。比如節拍這個概念就很復雜,對于剛剛接觸音樂的小學生,如果只是在黑板上一味生硬地給學生講解會增加他們的抵觸心理,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電子游戲或者音樂學習APP,從網絡資源中下載幾個和節拍學習有關的音樂小游戲以及學習軟件,讓學生們觀看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節拍是怎樣組成一首曲子的。在游戲或學習中,孩子們會用鼠標操作一個個節拍,把它們放在五線譜上合適的位置上,之后學生會聽到節拍發出的聲音,學生會在不斷的實驗和操作之后對節拍產生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對節拍的理解。對于那些在學習上較為自卑的孩子,教師不要歧視,而是要善于引導,多鼓勵學生參與和表達,在難點知識的講解中多激勵,多贊揚,使學生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