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娟
【摘 要】陶行知教育理論是主張來源于生活的教育思想,倡導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實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對于學校的相關教育工作建議回歸到生活本質中,從生活實際需求出發,進行教育學習。本文將以陶行知教育理論為立足點,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針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發展進行有效分析,從多個方面發展小學音樂快樂課堂,促進學生的知識接收能力以及運用能力。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理念;小學音樂;快樂課堂
在小學期間的音樂課堂可以說是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內容,一方面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藝術創造力得到有效培養及加強。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漸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德育教育,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適用于生活,更好的發展生活需求。陶行知教育理念正是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思想,逐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形成快樂課堂。
一、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概述
關于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可以總結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六大解放。一個理論,主要是指生活教育理論,同時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三大原理,是指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本體論同時也是起源論,依據實際的生活需求進行相關教育并對生活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教育理論中的場所論,主要依據社會的力量以及社會的需要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學做合一,是其中的方法論,指教法、學法以及做法的不可分割特性,認為事情需要怎么做,學生就應該怎么樣去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教師就應該怎樣進行教學,以實際的應用為主,落實到實踐中。四種精神,分別是大愛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以及求真精神。五大主張分別是:行是知之始,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勞力上勞心,主張手腦并用。以教人者教己,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主張隨學隨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理論與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同時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原則內容,主要指對兒童的頭腦、雙手、嘴巴、眼睛、時間以及空間得到解放,歸還兒童的自由,從而對兒童的創造力進行解放。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所需的實際內容進行相應教學,對學生行使引導作用,主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發展
(一)應用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小學音樂課堂的教育理念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對于學校中的教育方針進行改變,更加偏向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的德育教育,符合陶行知教育理論,且對于現在整體的教學方向來說,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深入到素質教育理念中,堅持按照科學性以及創造性的教學原則為要求,對學生進行創新化的培養。堅持以人為本以及以民為貴的理念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學生的發展思路以及思維方式全面推動現在教育的發展進程。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發展,主要是因為其教育理論內容為國內外優秀先進教育思想的集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心態,按照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創新教育,不僅有效培養了新時代的音樂人才,也通過音樂的培養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應用發展的要求
在陶行知教育理論下的小學音樂快樂課堂,在其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針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深化改革,以基礎教學體系為基礎,與音樂核心素養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其次是針對音樂教師相關人員需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重視程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據相關的實踐環節進行有效統籌與規劃,使得其內容符合實際的發展情況以及教學情況。對小學音樂教學課程進行逐步地豐富化以及深入化。不斷地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不斷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深入到音樂的學習中,體會到對音樂學習的改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
三、陶行知教育理論下的小學音樂快樂課堂
(一)創建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小學音樂快樂課堂的建立中,首先需要了解課堂的實際內容,依據內容的情節發展以及思想變化,進行情境再現,有效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事件,以學生熟知的范圍作為切入點,使得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性認識進行加深,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入到音樂知識的學習中,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也就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建議學生在課堂中靈活運用頭腦及雙手,參與到課堂實踐中。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大多數是以教師為主,教師進行歌曲的教學,學生逐步進行學習,或者教師對于音樂中相關的技巧以及樂理知識進行教學時,只是要求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回答正確,并不要求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深入了解,久而久之學生也出現應付的學習狀態,降低對音樂的學習樂趣。在陶行知教育理論下,需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熟悉的范圍作為切入點,設定相關的情境內容,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或相關的設備設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有效提升學習興趣,感受音樂的魅力,活躍課堂氛圍,做到快樂課堂的建設。例如在對《春天的歌》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以春天為主題,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或圖片內容,配合音樂使學生進入到情感發展中,深切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習興趣。還可以在校園中發現春天,以真實的生活內容帶動學生的發現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德育思想以及行為進行培養。也可以對教室環境進行布置,學生之間可以按照興趣或不同的特長進行分組,課程開始前小組成員可根據課程內容對教室環境進行布置,營造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遵循原則教學,深化陶行知教育理論
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來進行,通過日常逐步地影響,針對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逐漸對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以及核心素養的水平進行培養。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中,對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較為注重,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教學。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小學階段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教師只對課程內容進行簡單的教學,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未真正理解音樂知識,也并未理解音樂中的情感抒發,甚至會導致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需要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傳統音樂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進行深化整改,避免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以及德育教育方面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