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國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小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在缺乏有效教育引導的情況下,互聯網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弊大于利,例如會影響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耽誤小學生的學習等,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了互聯網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并闡述了強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了潛在威脅,另一方面也為開展小學教育工作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尤其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網絡輔助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滿足新時期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因此,如何趨利避害,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互聯網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信息豐富是互聯網的主要特點,人們在瀏覽信息的同時也可以參與對相關話題的討論,并且在互聯網環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人人都可開設自媒體。互聯網媒體一改傳統媒體的單調性,使媒體形式更加多元化,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可利用互聯網的這一特點開拓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利用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料、音視頻、圖片或經典案例等輔助進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無形滲透、動能激發、反饋調節、預判結論等優勢,這是傳統教學方式所難以達到的。
(二)消極影響
互聯網的消極影響也較多,甚至令家長、老師談網色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影響學習。小學生自制力較弱,加之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相較于學習,網絡游戲與動畫片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部分學生沉湎其中,嚴重影響了學習。其次,影響同學之間的交往。當前,電子產品占據了小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部分學生長期玩游戲、看動畫片,與同學之間的交往變少,甚至產生自閉傾向。再次,影響視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第一,教師可利用網絡學習先進的心理學知識,再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服務;或在網上搜集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育素材,并將之融入教學中,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二,結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校園微信公眾號、學校教育平臺及公示欄內發布正面的熱點話題,打造正面的校園文化,營造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圍。第三,教師還要做好對校園文化環境的維護工作,營造綠色校園文化環境,從而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利用網絡輿情,積極進行心理健康引導
網絡輿情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密切聯系,利用網絡輿情進行心理健康引導是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網絡輿情有關內容,在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材的內容收集貼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事例,引導學生就輿情事件進行討論,使其做出正確判斷,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家校合作,構建心理健康新媒體平臺
在互聯網環境中,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不僅順應了網絡時代的教學要求,而且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學校可以利用微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通過平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或在平臺上發布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利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彌補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不足,達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根據心理健康教材的內容,教師可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時事新聞及網絡熱點事件,鼓勵學生就這些內容在平臺上進行互動交流,說出自己的感受,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糾正其錯誤觀點,消除其不良情緒,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外,微信公眾平臺也可當作移動的學習程序使用,它不受時空限制,并能充分體現移動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在平臺上開展微課教學,家長也可與孩子共同觀看,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四)營造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網絡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網上發布的內容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所以學校要以校園網建設為契機,在網絡平臺上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心理悄悄話、勵志故事等。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尚未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但是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可以把一些有關勵志人物工作學習的內容摘抄到校園網絡平臺上,供學生瀏覽,從而對其心理產生積極影響。與此同時,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很重要,要讓小學生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發育的目的。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道德缺失現象愈演愈烈,所以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其多看他人長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認知。
(五)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或者開發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小游戲,寓教于樂,使學生不僅能夠在網上進行娛樂活動,同時也可接受專業的心理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可以與醫院、社區等進行聯系,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或提供心理咨詢等。總之,學校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充分發揮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與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充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措施,切不可只講套話、空話。學生需要具體實用的知識,所以教師要向其講解這些知識,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其活學活用,解決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加強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此外,根據素質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引導其說出心里話,教師只需充當傾聽者并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即可。
(六)引導小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互聯網環境中豐富的網絡資源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快速從網上獲取知識,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其次,家長要做好監督工作,不允許孩子將電子產品帶到學校,并限制其上網時間。很多小學生會在下午放學后、家長下班前的時間玩網絡游戲,對此,家長可以把電子設備收起,在沒有家長監督的情況下不允許其單獨接觸。此外,還可以制定獎懲措施,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可以獎勵其有限制地使用網絡,反之則給予懲罰,比如罰做家務、取消上網時間等。
總而言之,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合理利用能夠幫助小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反之則會造成上網成癮等消極影響,所以學校與家庭要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群.“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原因[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47):220.
[2]陳艷.“互聯網+”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便利析談[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0(12):101.
[3]譚金智.淺談網絡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內蒙古教育,2019(20):113-114.
[4]王媛.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華夏教師,2020(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