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龍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一直都是化學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也在不斷嘗試適合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實踐發現,結合情境教學、平臺互動、小組探究、輔助工具以及賞識教育等途徑開展教學引導對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的生成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多舉并行,可以讓學生在教師融入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不良狀態,打造化學高效課堂。那么應該如何開展化學教學才更利于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以下幾點展開具體探索。
一、融入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教學情境是一種具有情感調動氛圍的教學互動,在教學中,情與境的有序交融,可以激活課堂的氛圍。學生身處化學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很容易被情境調動,教學的效果也會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中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具體表現,并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活動所學的教學資源,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當學生被教師創設的情境吸引,并身處情境中思考,教學的效果就會在學生融入情境教學之后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講解“氮的固定”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新課。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場雷雨一場肥”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可以置身雷雨情境中思考。在學生被教師營造的良好氛圍吸引之后,教師可以緊接著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在本次雷雨天氣中,所產生的肥料成分是什么?這些肥料是怎樣產生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并開始躍躍欲試參與到實踐探索的過程中。緊接著,教師結合植物中氮作為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分析,引出本次講授的新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也開始對“固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開始主動參與到本次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
二、搭建互動平臺,促進溝通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師生間的良好互動更有利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目前的化學教學中,教師結合“一言堂”的途徑開展教學活動引導的情況并不理想,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并不足。在化學教學中,如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搭建良好的互動氛圍,這樣不僅僅有助于展開基礎指導,還可以在針對性的探索中充實教學的素材,實現師生之間的有序溝通引導,繼而推動基礎教學發展。
例如,在講解“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思考問題:“請同學們思考,應該如何判斷化學反應的快慢呢?”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對兩個不同的化學反應對比分析。這時候教師不要著急分析探究,而是要契合學生個體情況要求學生先講一講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看法,并找出學生知識的誤區,以及需要在教學中關注的要素,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在師生之間的有序交流中,搭建多元化的互動平臺,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組織學生積極探索中,完善基礎素材知識,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組織小組探究,加深理解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得到凸顯,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緊跟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課程基礎要求,結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劃分小組,從而充分發揮小組成員互補的作用。在小組引導中,要幫助學生在積極思考和探究中認識到小組合作探究的重要意義,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講解“金屬的冶煉方法”部分知識的時候,為幫助學生了解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了解金屬回收的重要意義,樹立資源保護意識,教師可以針對金屬冶煉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初步分析后,進一步闡述熱分解法、熱還原法以及電解法等多種方法。為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教師可以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分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搜集的知識分析不同活性的金屬在冶煉階段可能會用得到的方法。然后,在小組中與組內其他同學一起協作探究,進一步充實教學的內容,從而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完善基礎指導,并在總結學生小組探索的前提下,明確不同金屬冶煉方法的選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中,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在生生互動分析中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的有效性也在教師的積極探索中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四、借助輔助工具,提升感悟
在高中階段,化學教學是以實驗作為基礎引導的一門學科,教學中涉及很多微觀的概念。教師在開展教學引導的階段,如果過分依賴教材知識引導,難免會影響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有效性。因此,為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的要素,教師則可以巧妙融入一些教學輔助工具開展教學指導,從而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讓學生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實物、教學教具以及實踐中充分理解化學知識的真諦。
例如,在講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的時候,為幫助學生理解原子反應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充分認識原子和粒子間關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等,教師可以在學生初中教學的基礎上,借助一些學生肉眼看得見的實際物品代替微觀的事物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消除學生在學習抽象化學智慧中的障礙。再如,在講解“海洋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部分知識時,教師很難將化工過程直接搬到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出相關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認知感,并在綜合基礎知識思考和探究中,清晰地理解海洋化學資源利用的化學原理。
五、賞識教育評價,提高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非常大,因此很容易產生倦怠的學習情緒。為提高學生的能力,打造高效化學課堂,教師可以結合賞識教育評價幫助學生調節在學習中的不良情緒,并契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和教學基礎效果分析,找準教學的方向,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并幫助學生體會參與學習的樂趣,點燃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在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和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參與的過程中,賞識教育評價模式也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幫助學生調整不良的心態,繼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講解“元素周期表”部分知識的時候,為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族、周期等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分析物質的現象和本質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回顧元素周期表的內容,引入本次課程。在回顧階段,只要積極參與的學生,無論回答的正誤,都要以賞識的態度引導學生,肯定學生積極表現的行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同時,針對回答錯誤的學生,要在本次課程的后期做詳細的知識鞏固引導,以幫助其充分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遞變關系和元素原子的結構、位置和性質的關系,及時糾正錯誤認識。教師則只需要順勢融入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做進一步指導,就可以在積極的引導中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秉持多舉并行的途徑開展化學教學,是改變傳統教學引導模式的基礎方法,也是打造高效化學課堂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高中化學指導中,要緊跟教學實際情況分析,找準教學引導的方向,并積極組織學生思考探究,從而找到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途徑開展教學指導,在積極引導中充實教學的內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要求。
參考文獻
[1]吳翠玲.淺談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J].學苑教育,2018(6):85.
[2]周建軍.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讀天下(綜合),2018(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