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燁
摘要:口語既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英語能力的薄弱環節,成為限制學生英語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充分抓住新課改的機遇,加快口語教學改革步伐,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意識,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尤為關鍵。現結合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實際,分析小學生口語輸出障礙,并探討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提升口語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18
引言
小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的語言學科,聽說讀寫是基本技能,其中說是最為鮮活的環節,也是衡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將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推向了教學活動的核心,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雖然在教育新理念的推動之下,對于口語教學價值的認知逐漸達成共識,但是在應試教育觀念猶存的當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情況卻不容樂觀,重知識輕表達的問題普遍存在,啞巴式英語成為小學生英語能力的真實寫照。基于此,立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加快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極具必要性與緊迫性。
1小學生英語口語輸出障礙分析
就目前而言,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主要受到語言基本功的主觀因素以及語言環境的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一,從主觀因素而言,一方面小學生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詞匯及語法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并未掌握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這就導致學生的詞匯量及語法知識較為匱乏,現有語言基本功難以支持高頻率的語言輸出,而影響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流暢性。另一方面小學生并未建立英語學習思維,音素意識與能力較為薄弱,發音及語調不夠準確,表達缺乏邏輯性等問題層出不窮,打擊學生的口語表達自信心,導致學生羞于開口,口語表達欲望低迷。第二,從客觀因素而言,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欠缺必要的語言環境氛圍,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口語交際的機會較為匱乏,無形之中放大了學生的從眾心理,影響口語表達積極性。此外,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不夠恰當,英語知識與語言情境相互脫離,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導致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與技能層面,難以達到學以致用,成為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充分發揮課堂的教育優勢,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礎知識,創造更多的語言輸出機會成為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2新課標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策略
2.1滲透自然拼讀,夯實語言基本功
語言知識是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秉持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科學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鞏固語言基本功,為強化語言輸出奠定基礎。自然拼讀符合英語語言規律不失為高效的學習工具,對于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提升發音的準確性具有積極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循序漸進的滲透自然拼讀規律,豐富詞匯儲備。以“Our school”教學為例,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帶領學生學唱自然拼讀歌謠,將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融入富有律動感的歌曲之中,起到磨耳朵的效果,增強學生的音素辨別能力。其次,在單詞講解環節,教師轉變整體認讀的教學方式,注重單詞的發音解析,幫助學生能夠借助自然拼讀方法與技巧實現音形義的結合,提升對于單詞的把控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或是圖表等方式,自主歸納與梳理自然拼讀規律,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英語知識學習方法。最后,在閱讀環節,教師設置猜詞環節,組織學生依據自然拼讀規律,結合文意猜測生僻單詞的讀音及含義,引導學生立足相應的語境體會單詞的應用途徑,提升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夯實英語基礎處知識,增強語言表達自信力。
2.2營造語言環境,激發口語表達欲望
語言環境是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等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用轉變以知識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方法為學生打造濃厚的英語語言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以“Numbers and Time”教學,此章節圍繞龜速賽跑的故事展開。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呈現龜兔賽跑故事情節,構建相應的感官情境。充分抓住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借助聲音、色彩以及具象化的形象等方式,給予學生感官刺激,打造輕松有趣的英語語言環境氛圍,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其次,設置 Free talk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圍繞時間話題展開交流。教師立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及固有知識與生活經驗,構建真實的語言情境,為學生創造口語表達的機會。此過程中,教師以寬容與欣賞的態度審視學生的口語表達成果,及時的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并對學生的不足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點燃口語表達熱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關于時間的單詞、詞組以及句式結構編制情景對話,加快語言知識的內在轉化,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提升英語口語的邏輯性,促使學生能夠精準的表達自我觀點,傳遞自我情感。
2.3組織口語活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欲知此事要躬行。對于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而言,教師應積極組織豐富多元的口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以“shopping”教學為例,首先,教師立足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以購物活動為切入點,組織英語辯論活動。分析西方語言文化特點,激活知識背景,促使學生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意識,為英語語言的高效輸出奠定情感基礎。其次,教師組織讀者劇場活動,帶領學生將教材課文內容以舞臺情景劇的方式呈現出來。組織學生經歷故事內容創編、角色分配以及情景演繹多個環節,打造沉浸式課堂,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之感,將英語知識以所契合的表達情境相融合,幫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英語語言規律以及表達方式特點,促進英語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最后,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英語朗誦競賽或趣配音等活動,提升英語口語學習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享受英語口語教學過程。同時,具有一定競爭意味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使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與體驗。教師通過發展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打造英語語言輸入內化與輸出的良性教學閉環,助力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穩步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本背景之下,小學英語應打破背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立足學生語言綜合能力長足發展的要求,提高對于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創新教學方式,拓寬語言輸入渠道,創造語言輸出機會,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良婷.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擴展[J].小學生(中旬刊),2021(03):74.
[2]王淑艷.探究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21(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