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云
摘要: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音樂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而小學生基本處于兒童期,年齡普遍較小,具有生性愛玩、活潑好動、注意力轉移快等特點。因此,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加入音樂游戲,使小學生在玩中感受音樂的美,對音樂老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本文首先探討音樂游戲的特點以及其實用意義,然后對于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音樂游戲進行方法的探究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游戲;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52
引言
樂課程作為小學教育中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在兒童心理發展階段上起著關鍵的作用。而小學生又具有愛玩、活潑好動、注意力轉移快等特點。因此,音樂游戲在小學生音樂教育中不失為一種很實用的課堂活動。音樂游戲不僅可以把枯燥的樂理知識和抽象的音符轉換為有趣的游戲活動,還可以激發起小學生們對于音樂的興趣。因此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很多小學生音樂課堂上都得到了使用。[1]
音樂游戲的特點
(一)音樂游戲的分類:
根據前人的文獻,我們可以將音樂游戲按照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大約可以分為四種音樂游戲:節奏訓練類音樂游戲,如“宮格游戲”;音準訓練類音樂游戲,如“紗巾游戲”;培養音樂感受力的音樂游戲,如“涂鴉游戲”;訓練動作與音樂協調類的音樂游戲,如“律動游戲”。[2]
(二)音樂游戲的主要特征:
1、游戲性和趣味性。兒童的天性就是“愛玩”,因此音樂游戲必須具備相應的游戲性和趣味性,才能夠調動起小學生對枯燥的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音樂老師在選擇音樂材料的時候多加準備和思考,一方面選擇生動有趣的音樂游戲材料,牢牢抓住學生們的“眼球”,另一方面還應與課題內容相匹配,符合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以免出現“跑題”的情況。
2、參與性和競爭性。音樂游戲之所以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因為音樂游戲的游戲性能夠給學生帶來緊張和刺激的感覺,通過同學們在游戲中的參與和相互競爭,激發起兒童天性中爭強好勝的部分。
音樂游戲的必要性和實用意義。
德國的著名音樂家奧爾夫主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使用玩樂音樂學習法,因為從小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來看,游戲仍然是其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音樂游戲的開展過程中,不僅可以滿足兒童們天性愛玩、活潑好動的特點,還能夠讓兒童們在與同學們相互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中將音樂知識融會貫通。[3]
將音樂游戲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還可以調節學生們在文化課的學習中的緊張情緒,讓平時緊繃的頭腦放松下來,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新的文化課學習中去。同時,還增加了音樂在課堂中的趣味性,激發起小學生們對音樂樂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和溝通。
在音樂教學中開展音樂游戲的方法
(一)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音樂游戲,因材施教。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小學的小、中、高年級都對于老師的音樂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音樂老師在設計課堂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學生的音樂游戲素材。同時,可以根據班級里學生們的音樂知識了解和掌握狀況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分組,從而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不同的游戲設計,因材施教。
(二)增加音樂游戲中的合作機會,增強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
現如今,良好的與人合作和溝通能力是學生走向社會后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現在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是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溺愛的,他們的家庭地位就像“小皇帝”、“小公主”。這樣的成長環境必然使孩子的性格比較嬌寵和自我,平時不善于與人分享和合作。這對于孩子將來走入社會后的發展都是有害無利的。
(三)強調游戲的功能性,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
音樂游戲雖然具有其游戲性,但本質上是為了音樂教學而服務的。因此教師必須注意音樂游戲不能偏離其教學目的,不能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參與和活躍課堂氣氛而設計音樂游戲,而應該將需要傳授的音樂知識融合在音樂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真正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正如我國古代有名的教育家孔子所言,音樂其本身的教化功能是很強的[4]。
(四)音樂游戲的舉例
“宮格游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分為六宮格或八宮格,是幾宮格就對應幾張撲克牌。 撲克牌的背面表示空拍、正面表示拍手。撲克牌背面朝上,教師可任意把撲克牌翻到正面,再以固定節拍從頭到尾指向撲克牌。 這有助于訓練學生對節奏的認識和反應能力。“紗巾游戲”:準備兩條紗巾,由兩名學生分別抓住紗巾的兩頭,一個紗巾在上一個紗巾在下,分別將兩條紗巾規定為兩個不同的音高。 如:上面的紗巾為 5 ,下面的紗巾為 3 。 教師請學生輪流當指揮,小指揮指到哪條紗巾其他學生就唱哪條紗巾所代表的音高。 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們準確地掌握音高,而且參與度較高,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涂鴉游戲”,播放一段旋律起伏較大的音樂,讓學生準備好紙和筆,在紙上畫出所聽到音樂的旋律線,由于每位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不一樣,因而學生們的涂鴉也會有所不同,音樂結束后可以讓每位同學進行展示。這既能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感受力又能提高自信心。“律動游戲”,就是根據所聽到的音樂讓學生用肢體表示出來,如拍手、拍腿、跺腳以及打響指等。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音樂游戲的教學是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方法。通過游戲化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其教學效果也要更加優秀。學生在音樂游戲中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直到愛上音樂。不僅學生的音樂知識與能力和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游戲中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對于將來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勝先.音樂游戲的特點、分類及運用[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3(03):50-51.
[2]錢思瑾.開展音樂游戲,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76.
[3]劉文燕.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8(01):53.
[4]包瑩瑩.游戲教學提高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J].教育,2018(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