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桂蘭
摘要:最短時間投入中獲得最大收獲,這是教師要努力的方向。初中英語教學要落實減負增效,就要改變過去思路。傳統教學中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會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以期望學生在訓練中,更好掌握英語教學內容。但是盲目地抓作業數量,忽視作業質量,加重學習負擔,但是卻難以達到預期的回報。基于此,本文對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48
引言
當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模式過于單一,缺少針對學生能力差異的內容設計。另外,課后作業的設計中關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合作較少,部分教師對于課后作業無法做到及時檢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少做到有效評價,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課后作業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英語內容(英語教學實際)及學生個性、能力水平、學習需求,從作業設計中的溫度、深度、梯度、維度四個度核心出發,對設計開放性、趣味性強的課后作業,布置差異化的分層作業,及時進行有效的評價等具體的優化措施進行討論。
一、采用個體化的方式進行作業布置教學
個體化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取向進行分板塊教學,其具有很大的靈活度和開放式特點,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都進行細致的編排,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選擇和自我表達。教師可以對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進行課下作業布置,根據作業來獲取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通過平臺(小組合作的形式)及時進行批改、指導,隨時對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掌控,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學習的習慣,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課外線上平臺(這幾個字不要)彌補自己在課堂學習上的不足。教師可以針對C(A、B、C各)組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C組中詞匯記憶差的學生,在線上觀看相關電影或者根據英語電影宣傳片來記憶詞匯,并寫下觀后感,對如何記憶英語單詞做出總結,讓C(A組和B)組中的學生通過課下指導進行習題訓練,還可以選擇電影中的對話讓學生進行練習,從而掌握基本的語法結構和句型。此方法很好地促進了每一位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提高,也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足,通過更細致化的分層教學,讓不同的學生有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
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作業內容分別設計
老師在不知(布置)英語課程的家庭(課外)作業時,應該結合著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因人而異,進行有區別的布置作業。一個班上的學生眾多,每一個學生對于英語的掌握程度,英語基礎和學習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小時候就已經接觸過英語,本身的基礎就比較牢固,英語的興趣比較高,自然就會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對于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就比較容易掌握,作業的完成效果也相應較好,甚至都會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比想象的簡單許多;而有些學生則相反,無論是自身基礎還是在課堂中對于老師所教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都是比較差的。當老師面對學習的這種兩級分化的實際情況時,如果說老師都布置一樣的英語作業,就會不合理,效果也會不理想,學生的成績不但不會有起色,還可能把這種差距越拉越大,最終學習成績會越來越不理想,所以說,老師必須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來布置不一樣的課后作業,也就是對英(這個位置內容不完整)
三、多維度提升作業設計
“因材施教”不僅僅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應用到課后作業設計中。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設計梯度式、層次化的課后作業,能充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知識深度、擴大學生的知識維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從練習類、提升類、拓展類三個層次展開設計與布置。練習類以基礎知識的考查為重點,側重對課堂內容的回顧;提升類是指以英語知識點為核心考查方向,多角度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類即難度較高,以擴大學生的知識維度,增長學生的英語知識為主的課后作業。第一類作業需要全部完成,第二類需要學生選擇部分完成,第三類鼓勵學生積極討論,試著完成。例如,在初中七年級(八年級Unit7)關于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課后作業設計與布置中,教師設計練習類作業,以教材內容中的課文閱讀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為主,讓學生劃出課堂學習的知識點,自主完成教材中2c/2d/2e。設計提升類課后作業以試卷的形式考查“There be句型時態的應用變化,will情態動詞后面跟動詞原形表示將來時態,more/fewer/less等比較連接詞的用法”等重點及難點英語知識的選擇題,閱讀填空題“Tom (be)fifteen years old next month.”,作文題如“利用所學知識寫作10年后與現在的變化”。針對拓展類作業,教師找到一篇關于AI或是5G科技的英文文章,讓學生試著自己找資料查閱,自行選擇完成這類作業。對于能夠及時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的學生,教師可將其設立為寫作小組的組長,并給予其一定獎勵,以此來帶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優化教學評價,強化作業功能
評價是檢測作業完成情況的有效手段。在各個層次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應進行統一批改,對標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目標,給出相應的評價;教師在保證客觀評價的基礎上,也要采用激勵手段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后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并能夠有所收獲。此外,對于分層作業的實踐是否合理有效,教師還需要不斷反思總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進一步強化或進行增減,保證作業評價標準與學生層次相匹配,以強化作業的功能。
結束語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中作業設計極為關鍵,事關學習成效,以及英語思維和學習能力發展等。當前英語作業設計要轉變過去以量取勝做法,而是要減少量,確保作業優質。這樣學生英語作業負擔會減輕,有助于形成積極心理,同時優質作業還能促使學生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最大限度地鞏固課堂教學成果,達到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金姬.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和作業分層設計策略[J].校園英語,2021,{4}(14):215-216.
[2]高敏.初中英語作業分層布置的思考[J].中學生英語,2020,{4}(38):42.
[3]許映紅.作業分層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研究[D].揚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