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群
摘?要?大單元教學促進了教學方式與課程理念的變革,設計的理念是主題、探究、表達,包括情境、協同、支架、任務、展示和反思六大要素,其中情境是語文核心素養與實施大單元教學的載體。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策略,需要確定教學內容與明確單元主題,分析課程標準與設定單元目標,分解單元目標與安排教學計劃,結合單元目標與創設任務情境,結合學習成果與進行綜合評價。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狀況與基本學情,通過落實以上創設情境的策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能夠提升大單元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語文;真實情境;單元目標;合作探究
大單元教學是指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將學期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教學主題,并結合語文學習的規律,根據主題開發和重組新的知識內容,進行連續課時的單元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實施大單元教學,創設真實情境,需要遵循的是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五個程序。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標準具體實施教學。
一、確定教學內容,明確單元主題
在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全面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結合大單元教學的語文核心素養,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語文課本的原有單元內容,進行重新梳理與整合,確定大單元教學內容,明確單元主題,以此為基礎更好實施教學。教師可以整合整個單元的課文主題內容,構建大單元整體的主題和內容[1]。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包含有《黃河頌》《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蘭詩》四篇課文,本單元綜合性學習主題是“天下國家”。這些內容運用多樣的形式和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黃河的壯麗、感人長征故事、對于祖國大地的眷戀、巾幗不讓須眉的故事,其主題是家國情懷,這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樸素的思想情感。這個單元主題內容對應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文教學中,應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教師可以根據語言建構和運用,思維發展與提高,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家鄉的土地與人民,培養學生保家衛國、為國奉獻的思想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根據以上對于單元內容、課程教學目標等分析,可以明確大單元教學的主題:閱讀感人故事,感受家國情懷。
二、分析課程標準,設定單元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在確定大單元基本教學內容,明確大單元教學主題的基礎上,教師需要以此為基礎繼續分析單元課程標準,分析基本學情和主要課文內容,從而設定大單元教學目標,根據這個目標收集與整理豐富的教學資源,制作教學所用的預習學案、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等,全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一般大單元教學目標包括識記生字詞、熟悉課文主要內容、感受課文描繪景象、探析課文思想情感、學習課文語言表達、試著背誦課文,以及根據主題進行寫作等。
例如,根據上面確定的“閱讀感人故事,感受家國情懷”主題,通過全面分析單元課程標準,可以設定單元教學目標:①讀一讀與寫一些課后的生字詞, 能夠識記、會寫和運用這些生字詞;②閱讀這幾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這幾篇課文,尤其是讀出《黃河頌》的氣勢,勾畫《老山界》中描寫長征險峻行程艱難的語句,想象作者翻閱老山界的情景,大聲朗讀《土地的誓言》和熟悉主要內容,感受強烈的愛國情感,根據各種信息熟悉《木蘭詩》講述的故事,把握花木蘭這一人物形象,以及體會其中展現的英雄氣概;③創設生動的課堂情景氛圍,調動起學生體驗和想象,把握課文抒情方式,學習做批注等。
三、分解單元目標,安排教學計劃
在過去的語文教育教學中,一般的形式是:在第一課時指導課文閱讀,熟悉基本生字詞與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分析和學習文本表達方式,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第三課時綜合分析文章,解答相關題目,以及進行拓展和知識遷移等。大單元教學打破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從整體上安排課時,根據教學策略、資源支持、課時目標、學習活動、評價等確定課時。為幫助學生更好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還需要分解大單元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例如,結合《黃河頌》《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蘭詩》四篇課文,以及課后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根據確定的“閱讀感人故事,感受家國情懷”主題,教師可以將以上確定的單元目標進行分析,科學合理安排整體的教學計劃。比如:①準備全面的預習學案,提前發放或者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②運用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等資源,創設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與真實的情境,布置形式多樣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③結合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更好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從而達成大單元教學目標。
四、結合單元目標,創設任務情境
在做好以上相關的充分準備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提前準備好的豐富多彩的電子教學課件,以及生動形象的微課視頻,創設基于真實情境、以及與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的綜合任務。這些任務需要具有層次性和關聯性,與大單元主題和主要內容息息相關。以此為基礎,引導各個小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與探討,在交流合作、展示分享、評價反思的過程中完成任務。
例如,根據以上的大單元主題與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基于“閱讀感人故事,感受家國情懷”主題,基于真實的情境創設三項學習任務,比如:①展示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景觀,萬里長征的路線和各種險峻的地勢,播放《長征》片段,展現肥沃的東北大地景觀等,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閱讀這四篇課文,熟悉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②要求學生結合真實的圖文情境,以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課后的相關問題,解析文本結構與重難點,試著回答相關問題;③展現本地的自然風景圖、人文景觀圖、風俗文化剪影,以及播放旅游宣傳片等,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現,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根據單元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介紹自己的家鄉,思考如何向外地人介紹自己家鄉的美景、美物、美食。在此引導下,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參與探究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并進行一些指導幫助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素材。
五、結合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
評價是大單元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包括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它一般分為學生自主評價、同伴互相互評、小組共同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等多種的形式。教師應當將教學、學習和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評價的效果,更好達成大單元教學的目標。過程性評價一般是在大單元任務進行中、學習活動開展中同時進行;形成性評價分為單元練習與綜合測評等。
例如,在上述“閱讀感人故事,感受家國情懷”主題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結合自主評價、同伴互評、小組共評等,針對各小組展現的學習評價,讓學生進行評價。在此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大單元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出示各種各樣的測試題目,根據檢測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
大單元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策略,需要明確大單元教學的綜合內涵,基于創設真實情境的大單元教學方式,結合語文單元課程內容、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構建大單元教學內容,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根據流程實施大單元整體教學,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逐步達成大單元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通聯:江蘇常州市鄭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