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華
【摘要】現代化教育正在跟隨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進行整改與創新,小學教育也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發展前提之下逐漸嚴謹,尤其是小學特殊教育,更是現階段教育領域中的重點關注對象。當前,我國依舊存在大量的特殊學生,特殊學生與其他兒童相比,主要是智力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邏輯思維與實際實踐方面也相對低下。而這些缺陷多為生理缺陷,只能通過相應訓練來提升特殊學生的各項能力。特殊教育與小學教育具有一定區別,在教學管理進程中應該最大程度調動各種因素與力量,增進學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幫助特殊學生克服缺陷,提升適應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特殊教育?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6-0159-02
一、引言
當前階段,社會進程中各個方面都要健康持續發展,對于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之所以如此關注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因為這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單單極其容易遭受到其他人的歧視,在自身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應該通過特殊手段的教育與管理,從而提升特殊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而提升特殊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能力與適應能力。基于此,本文將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前提之下,小學特殊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提升特殊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進步。
二、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存在的問題
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學生為某一些方面有缺陷的兒童,其主要是因為智力在發展階段發生的障礙或者智力發育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造成的,同時其大腦受到了器質性損害而使得大腦發育不完整,因此導致這些特殊學生在認知能力等方面出現了障礙。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的平衡感失調,體現為注意力渙散、學習無法專心等。在這些問題的阻礙之下,導致學生很難與其他學生一同參與游戲或者學習活動,并且在學習中無法與其他學生進行有效的配合。除此以外,還有可能出現特殊學生說話延遲等較為嚴重的情況;2.這一類特殊學生的肢體動作極其不協調,在這一群體之中,其在身體的平衡能力方面也較差,因此在平時的走路中經常會出現摔跤等情況。如正常的跑步、騎車等運動,特殊學生都無法正常進行;3.這一類學生的聽覺較差,學生的聽覺不靈敏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如這些特殊學生可以長時間觀看電視劇、動畫片,但是卻無法與其他學生進行有效交流,除此以外,對于別人所說的話,這一類學生沒有表現出很強烈的關心與在意。
三、小學特殊教育現狀
(一)教學模式存在缺陷
因為之前對于特殊教育的忽視,使得特殊教育的教學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陷之處,即使特殊教育的對象為某一方面存在缺陷的學生,但是也沒有有效完善的教學系統來監督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身體、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除此以外,特殊教育學校中的教師依舊沒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其教育管理的手段不夠靈活,也不夠與時俱進,沒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教學管理活動開展的基礎,也無法切實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情況定制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學生的心理本來就較為脆弱,再加上“特殊”身份的存在,如若缺少合理完整的教學體系來引導教育學生,就極有可能無法為特殊學生的身心成長與學習生活帶來有效的幫助與提升。
(二)缺少專業人才
雖然國家已經逐漸增進對于特殊教育教學的關注與幫助力度,但是特殊學校中存在的專業性特殊教育教學教師的數量卻依舊較為缺乏,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一旦特殊學生的數量增多,具備專業能力的教師數量就難以有效符合實際學校的需求,使得特殊學校中教師隊伍出現魚龍混雜的教學狀況,沒有辦法切實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發展進步,出現了特殊教學層次不齊的情況。并且特殊教育學校大部分所應用的管理模式為封閉式管理,特殊學生很難與外界進行接觸感知,學生的大多數時間是依靠教師來對其進行教學與引領,如若教師的專業性較差,專業知識缺乏,那么對于學生的教學成效也不會明顯。
四、小學特殊教育教學管理措施
(一)注重個體差異
每一個特殊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特殊學生的情況也都不同。特殊學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并且特殊學生的心理活動也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重視每一個特殊學生的差異性,從而更加有益于教師教學管理活動的開展,提升特殊學生的學習效能,補足學生思想意識上的欠缺。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不僅應該注重到特殊學生存在的差異,更應該尊重不同的學生所存在的差異。建立起新式教學思維,最大程度認識并掌握特殊學生的差異性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為特殊學生設計、制定課堂活動時,只有增進與特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切實明確特殊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個人情況,才能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老師與同學》這一課程時,該課文主要有兩個詞語,一是老師,二是同學,并且其中還包括“我會聽”“我會讀”“我會說”這三個模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輕度智力問題、具有一定語言能力的學生對照課本中的圖片自行讀出“老師”“同學”等詞語;對于智力障礙稍稍嚴重并且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注意聽老師的閱讀,可以跟隨教師讀出“老師”“同學”等詞語;對于智力障礙嚴重,基本不具備語言能力與寫字能力的學生保持安靜,傾聽教師的朗讀,并可以簡單地發出聲音即可。在寫字教學環節中,對于智力輕度障礙的學生教師需要其可以根據課本中的圖片認識到老師與同學,并且教師要教授學生掌握正確拿筆的姿勢,獨自完成圖片與漢字的連線。對于可以跟隨教師讀出詞語的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完成連線;對于智力嚴重殘缺的學生,教師應該手把手教導其進行連線。只有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學質量,讓特殊學生在日積月累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中提升思考與研究的能力。
(二)培養實踐能力
學習靈感來自于實踐,重視特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教育提升,對于增進特殊教學的目的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關注到特殊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規劃設定教學課堂時,主動引領特殊學生加入課堂實踐活動中,激起特殊學生學習與創新的靈感。例如有一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障礙,并且對于教師說的話也沒有注意與關注,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減少對其的說教,并對該學生進行觀察,發現哪一種事物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該學生喜歡的事物或者物件交給他,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有效集中,教師也應該在學生所喜愛的物件上進行研究,找到一個與學生有效交流的突破口,從而在未來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使得學生可以認真傾聽教師說的話。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讓特殊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卡片等,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激起特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意識,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成就感。生活是學生最好的教師,通過實踐可以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合理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是提升特殊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節點。對于教學流程的規劃,應該最大程度地體現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理念,特別是對于特殊學生,更加需要這種機會來提升其未來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能力與適應能力。
(三)提升學生生活經驗
學生的知識獲取源頭就是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在設計規劃課程時,應該將讓特殊學生有效融入社會為目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手段,以特殊學生在學習中較為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生活實踐,提升學生操作能力與適應能力。教師可以在數學課中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并將班級中學生分為賣家與買家兩個小組,讓學生在真實的模擬情境中學會使用人民幣買東西,增進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公園、草地等自然環境中玩耍,不要讓學生總是悶在學校中,適當走出來親近自然環境,從而促進學生的自然保護意識;教師還可以在手工課程中帶領學生實際動手,并引用多媒體大屏幕向特殊學生展示手工流程設計,在學生觀看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并且對于一些智力重度殘障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有效的幫助,不要讓學生產生一種“無援”的感覺,讓學生在玩耍中有效學習,在學習中快樂玩耍,提升每一個特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增進實踐研究的價值,讓班級中不同情況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學習成就感。
(四)多用贊美語言
在特殊學校中學習的學生,因為可以感覺到自身與其他學生的不同之處,因此他們會更加脆弱與敏感,對于外界的感知也會十分敏銳。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氣氛,在課堂中,教師應該以特殊學生的感受為重心,不論是對于特殊學生的提問或者是特殊學生的思考環節,都應該為特殊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并且教師在授課或者是特殊學生的學習進程中,應該多發現學生身上所具備的優點與亮點,并對其進行鼓勵與表揚,多應用贊美性的語言,對于提升特殊學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五)組織親子活動
在特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家庭影響與學校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特殊學生的家長,也應該加入到培養教育學生的進程中,并且教師也應該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交流,及時與家長交流學生的生活情況與學習情況。并且在親子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活動中保持正常而又平等的交流,讓每一個特殊學生都有一種被關愛被照顧的感覺,從而有效保證特殊學生在身體與心理上的健康成長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學生雖然與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但是特殊學生也同樣需要生存于社會中,因此,作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進程中認真嚴謹對待教學工作,探索研究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特殊學生對于學習積極性與自主能動性學習意識。教師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并注重培養特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入生活經驗的教學,通過多樣式的教學方法讓特殊學生有限提升自身的思索意識與研究能力,提升特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與未來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湘宇.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僑園,2019(11):203.
[2]陳慶來.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9):200-201.
[3]李曉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4]李鴻.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究[J].散文百家,2018(3):104.
[5]鄭夢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特殊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新校園(閱讀),2018(1):170.
[6]田守臣.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相關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82-83.
[7]滕久豐,張鵬翼.試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的管理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108.
[8]余立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新校園(中旬),2015(2):19.
[9]肖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