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深入各個行業進行融合形成新的業態,互聯網的復雜空間體系也決定了它的用戶空間體驗形態的多樣化。在“互聯網+”的大力推進下,不違背用戶意愿、信息直接、操作簡單、符合用戶習慣、設計并引導更好的體驗形態顯得極其重要。互聯網用戶的體驗方式已經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豐富形態,在“互聯網+”與各業態的具體融合體驗上,也更加人性化。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研發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空間體驗形態,對于“互聯網+”的發展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空間體驗;形態;需求
0 引言
互聯網是指全球網絡與網絡之間串聯形成的龐大網絡,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下,近些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與普及。早期的互聯網是類似于電話的通信技術,通過按鍵撥號形成一種關聯進行語音對話,進行信息的交換,成為一種社交方式,其溝通方式與體驗形態相對簡單[1-2]。現在的互聯網已經持續發展成復雜的社交網絡,其用戶的體驗形態也跟著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演變成語音、文字、圖片、視頻、交互的空間型體驗方式。互聯網作為一種覆蓋全球的綜合體,是一種復雜、立體、多維的綜合性連接形式,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衍生出了豐富的空間體驗形態[3-4]。
1 “互聯網+”概念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發展的實踐結果,通過推動經濟形態的更新演變,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商業經濟的運營模式,從而提升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讓實體經濟搭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快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龐大資源,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開闊的網絡平臺[5]。直觀地說,“互聯網+”即“互聯網+各種傳統行業”,但是這并不是簡單地將二者疊加在一起,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以及成熟的互聯網思維,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業態。利用互聯網獨有的特性,對社會資源進行高效地整合和優化,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滲透到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催化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全面的以互聯網為基礎和平臺的經濟新形態。
2 空間體驗
體驗是一種經歷,也是一種感受,好的體驗會留下愉悅的心情,在這種心情的引導下進行一系列的活動。用戶的需求往往是動態的、多方面的、不確定的,是一種復雜多維的空間型的體驗[6]。用戶空間體驗對于“互聯網+”來說極其重要,早期通訊活動,例如電話,用戶通過按鍵撥號,形成連接,待對方回應后進行通話。整個行動過程中,雖然按鍵撥號有聲音和觸覺回饋,連接過程中有音效提醒,但是這種交互對于用戶體驗的感覺來說相對單一,缺乏空間感,同時得到反饋信息較少,會產生一種對于未知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引起用戶體驗上的缺失感。
網絡空間是一種互聯網下的信息系統,是由互聯網中的各個部分組合起來的整體。在這種復雜的系統下,單一的體驗形態顯然是不夠的,要求將用戶體驗形態多樣化、空間化、層次化[7]。在這種空間體驗形式下要注意幾個方面。
2.1 不違背用戶的意愿
在互聯網的自由環境下,應由用戶自己決定自己的體驗方式,強制性的模式會讓用戶產生反感的心態,帶來糟糕的體驗感受,所以在合理的條件下盡可能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交互模式供用戶選擇。
2.2 信息直接
不要讓用戶有過多地思考和分析,這在增加用戶負擔的同時也降低了體驗的好感。通過設計引導,利用合理的生理感知習慣讓用戶可以自然地操作,從而明確自己的需求。
2.3 操作簡單
操作復雜會使用戶上手難度增加,提高了入門的門檻也必然會導致用戶的流失,所以必須做到操作簡單化、交互最大化,利用空間感增加交互信息。
2.4 符合用戶習慣
任何人對于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方式都會產生恐懼感,學習新的操作需要花費時間,所以不符合用戶習慣的體驗形態都是不合理的。
2.5 設計并引導更好的體驗形態
在滿足用戶空間體驗的同時,設計并引導更好的體驗形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互聯網+”的模式在不斷更新變化,新的體驗形態也在不斷產生,在符合當前需求的同時設計未來所需要的形態,才能使體驗更具生命力。
3 互聯網用戶體驗形態
傳統互聯網利用電腦作為終端載體進行串聯,操作方式是基于電腦的操作系統。體驗感也從簡單直白的視覺感受發展成多維度、多層次的空間體驗感受。在電腦端除了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和音響效果,鼠標鍵盤的手感也在不斷更新,機械鍵盤帶來更加符合人類手指力度的下壓和反彈物理結構,按鍵表面使用更好的材質提高用戶的觸覺感受。
移動互聯網端的終端載體更為豐富,用戶的空間體驗也更加復雜。移動互聯網擺脫了互聯網終端載體的物理空間局限,可以隨用戶在戶外或者移動中保持互聯網的鏈接,打破了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有線連接限制,大大增加了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空間自由度,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操作模式和交互模式。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終端載體是手機,由于其便攜的關系,手機的體積會做得比較小,在電腦上的鼠標鍵盤等操作方式便不適合在手機上使用。正因為如此,智能手機開發出區別于電腦的手機操作系統,將屏幕觸摸技術、手勢交互技術等引入手機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機的操作效率,優化了用戶體驗,同時利用手機便攜的特點,增加了用戶戶外的空間體驗感。
4 “互聯網+”各業態用戶空間體驗形態
“互聯網+”和各種業態的融合,形成的體驗形態也是多種多樣。在多元化的體驗形態下,需要根據用戶的行動習慣和生理感知習慣,充分發揮互聯網終端載體的功能性。
“互聯網+”的模式下,在通信、交通、金融、購物、醫療、教育上都有著不同空間體驗形態,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復雜的空間體驗系統。
4.1 通信方面
可以通過手勢觸摸、滑動等日常生活中常見且直觀的操作方式,進行語言聊天、語音留言基本功能。在攝像頭的幫助下可以進行更加親近的視頻聊天。
4.2 交通方面
利用互聯網和衛星定位等功能,可以進行在線叫車等服務,快速精準找到用戶,并且提前規劃好路線等。在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工具方面也形成了成熟的用戶體驗形態。
4.3 金融方面
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比傳統的付費方式更有效率,也更加準確。在這基礎上出現的人臉掃描更為方便快捷,用戶的操作體驗也非常多元化、人性化。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習慣來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
4.4 購物方面
在“互聯網+”的模式下,購物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電子商務讓人們足不出戶也可以購買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動動手指就可以送貨到家。
4.5 醫療方面
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整理和交換,簡化了醫療流程,讓看病更加方便,數據的保存和分享也讓醫生對病人的病情更加了解。利用視頻會議可以進行遠程會診,通過特殊的設備和儀器甚至可以遠程手術。
4.6 教育方面
面對全球疫情,大家響應防疫政策,居家學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得到了全面的體現。直播上課、網上點名、課堂記錄、作業記錄等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有效率、更加規范。
5 結語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和各行各業的融合,產生新業態的同時帶來了新的體驗形態。“互聯網+”模式的復雜網絡系統的出現,用戶的體驗不像以前那樣單一交互,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各行業結合的獨特性,形成一種全方位、符合用戶需求的空間體驗形態。這種空間體驗形態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同時結合用戶的生理和心理感知與習慣,產生合理舒適的體驗感受,這樣才能把“互聯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發展和創新,讓“互聯網+”產生更大的價值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江崎浩.融入互聯網基因的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2]楊明朗,胡雅婷.“互聯網+”與傳統家電產品的創新之路[J].包裝工程,2016(12):139-142.
[3]曹國忠,石開,王聽.基于多維感性的用戶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9(6):119-127.
[4]胡雅婷.“互聯網+”傳統小家電產品設計模式的創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6.
[5]程鵬.中大型互聯網網站用戶行為分析數據平臺[D].上海:復旦大學,2012.
[6]李夢,鄧學雄.基于需求層次的產品設計方法探究[J].包裝工程,2015(8):92-95.
[7]曹木麗,張昆,張寧,等.基于個性化需求的智能養生壺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7(18):225-229.
(編輯?何 琳)
“Internet +” study on users space experience form
Wu Yuel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goes deep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to form a new form of business. The complex space system of the Internet also determin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ts user space experience form. Under the push of?“Internet +”, it is very important not to violate the users will, direct information, simple operation, accord with the users habit, design and guide a better experience form. The experience mode of Internet users has formed a diversified,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rich form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years, and it is more humanized in the concrete fusion experience of?“Internet +”?and various forms of busines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Internet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Internet +”?to develop a space experience form that more meets the needs of users.
Key words:“Internet +”; space experience; form; demand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互聯網+”用戶空間體驗設計研究;項目編號:18C0292。
作者簡介:吳月亮(1980— ),男,江西吉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數碼設計,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