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霞
【摘 要】目的:評價在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中開展康復護理的價值。方法:納入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間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選擇100例,以抽簽法分為兩組(甲組,康復護理,50例;乙組,常規護理,50例),分析護理效果、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結果:甲組護理總有效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運動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優于乙組(P<0.05)。結論:開展康復護理后,可減輕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同時能夠提高護理效果、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腦卒中;神經內科;康復護理;臨床價值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治療后患者常出現一些后遺癥,比如肢體障礙、語言障礙以及吞咽障礙等。腦卒中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隨醫療研究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腦卒中的治療方法得到改進,患者病死率降低,但后遺癥問題仍比較嚴重[1]。所以,需給予患者專業的、科學的護理措施,進而鞏固療效,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康復率。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間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選擇100例,以抽簽法分為兩組(甲組,康復護理,50例;乙組,常規護理,50例)。其中女40例,男60例,年齡47歲~74歲,平均年齡(62.32±4.05)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給予乙組常規護理:環境護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導以及用藥護理等措施。給予甲組康復護理:(1)肢體功能康復護理。盡早給予患者肢體功能鍛煉指導,并給予家屬培訓和指導,確保家屬學會如何幫助患者做肢體被動活動和肢體按摩方法。病情穩定后,在情況允許下,積極鼓勵患者做手腳指運動,慢慢增加關節主動活動,家屬幫助患者定期翻身。按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漸進行起床、下床以及站立等。訓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2)語言功能康復護理。腦卒中會致使患者的舌肌、咽部肌肉功能受到損傷,所以要指導患者做發音功能鍛煉,并給予伸舌、鼓腮等練習指導,按照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每天三到六次,每次三到五分鐘。(3)吞咽功能康復護理。評估患者吞咽功能的受損程度,且按照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吞咽障礙、嗆咳患者,經吞咽功能訓練儀做吞咽功能康復訓練,也可經清水浸濕棉簽刺激舌根,而利于吞咽功能恢復。鼓勵患者進食前做頰肌、舌肌以及咀嚼肌的鍛煉,20min左右即可。進食前選擇舒適體,使用小、淺的勺子把食用放入到口腔的敏感部位,少量多次的吞咽,要細嚼慢咽。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護理工作的開展前后,使用Barthel指數對日常生活能力做出評估,得分同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使用FMA簡式量對肢體運動能力做出評估,得分同肢體運動功能呈正比;使用NIHSS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做出評估,得分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比[2]。以護理前后的NIHSS評分變化對護理效果做出評估,評分減少超過90%,沒有病殘是治愈;評分減少46%~90%,1度~3度病殘是顯效;評分減少18%~45%是有效;評分減少18%以內是無效[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對比
乙組護理總有效率低于甲組(P<0.05)。
2.2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對比
對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運動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乙組與甲組護理前差異不顯著(P>0.05);乙組與甲組護理后優于乙組(P<0.05);甲組護理后優于乙組護理后(P<0.05)。
腦卒中屬于神經內科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病,發病快,且致殘率、致死率高,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即便是及時給予腦卒中有效的治療,患者也可能留有一些后遺癥,而降低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對腦卒中后出現功能障礙的患者暫且沒有治愈的手段,但是盡管腦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經缺損存在,其中樞神經系統仍有相應重建口存在,所以可通過康復護理來促進功能障礙的改善[4]。康復護理是基于常規優質護理發展而來的,應用運動醫學措施,給予患者語言、吞咽、肢體等功能恢復訓練指導,而減輕殘疾程度,提升生活能力,最終使患者可自理生活[5]。
總之,開展康復護理后,可減輕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同時能夠提高護理效果、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勤.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東方藥膳,2021,25(3):169.
[2] 楊玉梅.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健康大視野,2021,14(7):165.
[3] 王學蘭,于筱杰.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對腦卒中康復護理認知狀況及對策分析[J].健康之友,2021,23(5):1.
[4] 段亞男.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護理效果臨床觀察[J].母嬰世界,2021,26(9):177.
[5] 樊印花.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J].健康之友,202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