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綺華
【摘要】一年級的語文課堂多數是以教師的反復講授為主,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重復不變的授課內容使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活躍不起來,學習效果低下。下面,筆者介紹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的方式方法,使一年級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從而提高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一年級學生要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并要認識常用漢字一千多個。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中,讀拼音、認生字、組詞語成為每節語文課固定的教學內容。縱觀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學生每節課的課堂專注目標就是一個個拼音字母和偏旁部首,重復不變的授課內容使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活躍不起來,常常在聽課時發呆、走神,教學內容因專注目標而乏味。
一年級的語文課堂多數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為了讓學生記住所學的知識,會把知識點反復強調、反復講,教學形式因課堂限制而單一。這樣的教學形式不但會降低40分鐘的課堂效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理想。針對以上的問題,筆者不斷尋求改善的方法,并大膽進行嘗試。終于,筆者發現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能讓一年級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在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的好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處于形象思維階段,需要圖畫來幫他們將書中的內容在腦海里進行建構,繪本是以簡煉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因其圖文并茂,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閱讀教學,不但能吸引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借助直觀的繪本圖畫來學習抽象的語文知識,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一年級學生所掌握,更能在語文課堂上減少教師重復的、機械的講授,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因此,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還能促進一年級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效果。
這里說的繪本教學并不是脫離語文課堂之外另設的校本課程繪本課,而是指教師利用已經過篩選和提取的繪本材料,與一年級語文教材融合教學,達到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輔助學生課文學習、鞏固或突破知識重難點的教學目的。
二、在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的方法
其實,國內也有低年級語文與繪本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相關研究:1.王新鑫在《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中提出了“為了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來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2.焦君霞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中指出,“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合理地選擇繪本,確保教學內容適合學齡層”。但是,國內目前還沒有探討繪本教學應該何時滲透進一年級語文課堂的相關研究。因此,筆者在一年級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多次嘗試,力求研究出利用繪本教材活躍語文課堂的方式方法。
(一)遴選教材的方法
一年級語文教材的文本體裁有拼音教學、古詩、詩歌、小短文等,課文內容也十分豐富,有識字類型的、介紹自然萬物的、講述人文生活的,等等。但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適合進行繪本滲透教學,要考慮不同課文的特點,挑選出適合與繪本深度融合的課文。當今的繪本教材也是豐富多彩、舉不勝舉的,需要在眾多繪本當中選擇出適合與一年級課文融合教學的教材,遴選出來的教材要能夠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輔助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容易接受并掌握漢語拼音的知識點,在小學一年級的漢語拼音課堂教學中滲透繪本教學,借助《魔法拼音國》系列繪本,將聲母、韻母、音調擬人化,便于聯想記憶,讓一年級小學生更容易掌握并突破拼音學習的難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里選篇了許多與自然萬物有關的課文。在學習此類課文的課堂中,可以借助與季節、動物、植物、昆蟲、天氣、海洋等有關的科普類繪本,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對自然萬物的興趣與探索。人文生活類課文的特點是貼近生活,走進生活,教材收篇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生活經驗的融入和生活實踐的鍛煉和體驗。所以,此類課文的課堂學習,可以借助大量兒童故事類型的繪本,滲透社會生活中的愛與規則。
(二)滲透時機的方式
經過挑選的繪本材料,也不能隨意滲透進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必須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研究不同的滲透時機。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的時機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導入式:在新授課之前導入繪本教學,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這一課的時候,在新授課之前先用繪本《春天什么時候來?》導入,學生跟隨著繪本故事中的小熊一起期盼著春天的來臨,同理感受著小熊對春天的憧憬和向往,直到故事的結尾,五彩繽紛的春天如約而至,學生的喜悅縈繞著整個教室。緊接著,進入《春夏秋冬》的教學內容,當學習“青草、紅花、游魚、飛鳥”這幾個詞語時,學生的腦海里不再空洞,而是呈現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春天圖畫。這樣的教學設計,讓教學內容不再枯燥乏味,讓課堂不再死板生硬,繪本教學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2.切入式:在課堂學習進行中,切入繪本教學輔助課文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輔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解決知識的重難點。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時候,筆者分析得出這個單元的語文元素是感受友誼的快樂。但是,“友誼的快樂”并不是用語言就能解釋清楚的,它是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抽象的感受體會。所以,筆者在這個單元的每一課的學習過程中,穿插了《鴨子,鵝》《彩虹色的花》《做朋友吧》等與友誼有關的繪本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感知正確的友誼觀。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而且在課堂中解決了單元的重難點。
3.鞏固式:在學習課堂知識后,利用繪本教學,讓學生拓展和鞏固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完一年級下冊《端午粽》之后,筆者推薦了繪本故事《小艾的端午節》給學生分享,這本書用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講述了端午節的習俗,學生在閱讀中自然地了解到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并從中接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拓展更廣的知識面。
(三)教學設計的創編
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配置不同的繪本教材。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不能把所選的繪本教材整本的內容都放進語文課堂中去滲透,要對繪本教材內容進行評估,必須有選擇地挑取和摒棄,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里對一年級學段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挑取能輔助學生完成課程目標的相關內容,然后與語文教材內容相融合,重組構建,創編成能激發一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提高一年級語文課堂效率、輔助一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解決重難點知識的優質課例。
在初期,筆者反復研究、分析一年級語文教材的特點,挑選出適合進行繪本滲透教學的課文,再選取能與之相融合的繪本教材,把繪本教材有選擇地添加進一年級語文教學中,重組構建,創編課堂教學設計。然后通過聽課、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后,重新調整繪本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設計。在中期,筆者根據一年級語文課程的落實,設計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滲透繪本教學的教學案例,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滲透不同的繪本教材,設計不同的滲透方式,編寫不同的教學案例,邊實踐邊反思,及時修改行之有效的課堂設計。
三、結語
教育永無止盡。至今,筆者仍在努力探索繪本教學在一年級語文課堂的應用,務必力求轉變乏味的教學內容,改變枯燥的課堂形式,用繪本“繪”造活躍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新鑫.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9):135.
[2]黃潤靈.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焦君霞.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8(3).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