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桂明
教師應在課堂上適當創設情境教學,利用相關的網絡作為輔助手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此來加強對語文知識疑點的思考和理解,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一、運用情境激發語文情感
在語文的新教材內容中,作者表達的情感會更加深沉。很多的小學生不能進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而情境教學法的創設能使得學生切身體會情感,作為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并且將該教學法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大自然的聲音”這篇文章時,可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為學生播放關于自然的音樂,并展示不同種類的自然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學生通過視覺感官的體驗,在腦海中有了一幅想象畫面。在音樂配合播放下,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情感。
二、利用多媒體工具加強視聽
情境教學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概念。目前,語文教學的障礙是如何更有效地創設情境。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文章的主旨不熟悉,容易偏離教師創設的情境。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常常設置大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文章的復雜性而無法理解相關知識,導致整體理解內容的偏差。例如,在解釋各個歷史朝代的相關背景時,由于他們遠離當時的朝代,難以很好地把握歷史相關內容,他們更不能從歷史背景中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這個問題,教師時無法解決,但近年來,增加了多媒體工具來幫助教師講課,通過使用多媒體工具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情況和內容。在設計相關情境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具有背景意義的圖片和視頻,以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增強教學情感,激發學生思維的共鳴,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三、結合學生特點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自制力較差,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時,要本著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性的創造,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在創設情景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怎樣的教學情境既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結合課堂教授的語文知識,使得情境與課本內容更加貼切,根據符合。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深厚的情感可幫助更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隔空對話交流,實現共鳴。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這一課時,教師如果單單讓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去了解地圖的話,學生只能通過枯燥的文字進行簡單了解,無法體會科學家那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文章有更為直觀地感受,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幾個地球儀或者世界地圖,分發給各個小組,在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版的課文內容,把乏味的文字內容變成演示性的動態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動畫的內容不僅要符合教學內容,還可以適當擴展新的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動手去找找課文上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是否如書上說的那樣吻合。
四、情境設計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中,可以在設置情境的時候可以增加情感體驗。尤其是學習古詩詞時,更是要充分調動好情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體驗到詩人的情感。比如在學習杜甫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這句古詩時,詩句簡短,沒有情景的創設,小學生不能很好地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所以也不怎么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時候教師可輔助學生對詩句進行生動的描述,把杜甫的思鄉之情通過情景創設來表達,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述,再加上視頻的播放,他們也能體會到人迫切想念家鄉的情感,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同身受,加深了對詩句印象,為今后的古詩詞學習打下鋪墊。
五、觸發學生表演興趣,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將創設情境教學法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表演興趣,讓他們發揮自身的所長,培養合作的精神,通過表演深層次地去理解課文中的中心思想內容,把理解的內容通過表演傳達出來。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教材,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小學生開展分組討論學習的方式,鼓勵小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及思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在情境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方式,使他們有效地融入課堂,并在情境中對文章的內容及內涵進行深刻的體驗和感知,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例如在開展《比尾巴》一課教學時,可以聯系情境教學法,除了要引導小學生學習生字、生詞之外,還要引導小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文章中的描寫,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相關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課文人物的角色扮演。對于課文中的各個角色,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描寫,以及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來設計道具。學生通過準備教具,對動物尾巴的特點進行直觀的了解,并且在角色扮演中,深入到課文學習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性學習,讓學生相互學習,對學生合作精神進行有效地培養,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六、創設教學情境,有效聯系實際生活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接近,同時也不能超出學生的現有認知范圍,當情境教學內容他們無法理解的時候,那么反而會出現反面的教學效果。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于情境當中,有助于他們體會作者當時的寫作心情。例如,學生在學習《海上日出》時,教師可以搜尋一些與學文章相貼近的一些生活實際例子,并且學生經常會經歷的一些事件。然后詢問學生是否親眼看過海上的日出,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設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天氣晴朗的早晨親自去觀看日出。讓學生親身體會日出的實際情境,引導他們進行對日出日落前后的變化進行觀察,為學生展示各種日出的美景圖。帶領學生體會巴金先生所描寫海上日出的美麗,體會不同角度景色的寫作手法,讓學生更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素養。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