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孕婦在妊娠期間必須嚴格進行產前檢查,通過產前檢查將及時發現妊娠期間母體及其胎兒的變化情況,進而對各類妊娠期間的疾病進行預防,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健康,有利于提升安全分娩的成功率[1]。本次研究將以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間門診科收治的113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不同產前檢查模式對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間門診科收治的113例產婦為研究對象,以拋擲硬幣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6例,觀察組57例。對照組年齡為24~38歲,平均年齡為(30.32±1.26)歲,觀察組年齡為26~39歲,平均年齡為(30.16±1.54)歲,兩組間一般資料等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的常規產前檢查:①妊娠28周以前,每個月產檢一次;②妊娠28~36周,每個月2次產檢;③妊娠36~40周,每周進行一次檢查;④檢查內容主要為常規的血液、尿液、血壓、宮高、腹圍、胎心等基礎性檢查。
觀察組應用WHO產前檢查:①第一次檢查時間為12孕周。此階段主要是檢查記錄孕婦的體重、血壓等情況,同時進行實驗室常規性檢查;②隨后分別在17~20孕周、25~28孕周以及32~35孕周時依次進行檢查,此時的檢查內容主要是對孕婦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如血壓、宮底高度、腹圍、胎心率、胎心監護、超聲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等;③根據檢查結果調整孕婦的飲食結構,指導孕婦及時補充葉酸、維生素等元素,叮囑孕婦合理攝入富含了蛋白質、鈣物質、鐵元素等營養物質的食物,指導孕婦注意做好體育活動,堅持進行低強度的體育鍛煉,運動指導工作將一直持續到孕婦分娩為止,并定期進行隨訪;④加強與產婦及其家屬聯系,詢問清楚產婦家族妊娠遺傳病史,對患病高危群體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指導孕婦及家屬疾病判斷方法,告知其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診檢查。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孕婦妊娠期間合并癥的發生率以及最終的妊娠結局。
2.1兩組妊娠期間合并癥發生情況對比 經檢查,觀察組產婦出現妊娠合并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妊娠期間合并癥發生情況對比[n(%)]
2.2兩組妊娠結局對比 經檢查,觀察組孕婦的妊娠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n(%)]
產前檢查是為妊娠期間婦女實行的一種針對性較強的臨床檢查與護理措施,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專業的檢查,盡可能的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及時發現妊娠期間的合并癥,減少其對產婦或者對胎兒的不利影響,可以說產前檢查是確保高質量妊娠結局的重要手段[2-3]。2016年WHO發布了全新版本的孕期保健指南,該指南根據全球不同地區的醫療水平,面向妊娠期間的婦女提出了39項妊娠保健中5個重要方面的內容,因此WHO產前檢查與傳統的常規性檢查相比,更具有先進性、全面性[4]。
在常規的產前檢查中,盡管會為產婦指導孕期保健工作,但是與WHO產前檢查相比,仍舊不夠全面、細致,所普及的孕期知識并不具備較強的針對性,更像是“流水線下作業”;WHO產前檢查從孕婦的生理情況入手,為其制定了詳細的護理計劃,從生理檢查到飲食管理再到最后的運動指導,實現了妊娠周期全方位護理指導,且指導工作一直持續到妊娠結束,有效預防了妊娠期間合并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常規產前檢查相比,WHO產前檢查模式明顯更能準確診斷孕婦妊娠期間的合并癥發生情況,并且降低了胎兒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應該在產科檢查工作中進行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