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學校即將迎來建校70周年的日子?;厥淄簦瑢W校始終薪火相傳,勇于創新,把握時代脈搏,挺立教育改革的潮頭,扎扎實實做好為祖國培育人才的基礎工作。學校多年來投身教育改革,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追求實現高品質的幸福課堂,促進師生自主成長。
1.變革主與次,探索幸福“自主課堂”,讓學習真正發生
自2010年起,學校就將“自主課堂”的研究作為學校實施幸福教育的一個重要命題。我們始終執著于“自主”這個主題,以分段研究、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對幸福自主課堂本質與規律的探究。
我們認為,“自主課堂”就是學生“會思考、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欣賞、會合作、會總結、會應用”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不僅僅關注知識的學習,更關注和滿足學生在身心健康、學業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實現學生的全面自主成長。
“自主課堂”有三個環節,其共同指向是“真”。一是真的問題——創設能夠喚起學生學習需要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真問題,強調研究的問題來自學生的真實生活。二是真實的探索——創設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師退一退,讓學生有更充分的交流;教師等一等,讓學生思考的時間更多一些。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巧妙的進退之中,就在學生思維的提升點、困惑點的串聯與反芻中得以展現。三是真正學會——幫助學生在體驗與實踐中自主獲得學習的方法,再回歸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個環節要有平等、和諧、尊重、安全的課堂環境。
幸福的“自主課堂”有五個特征,其共同指向是“勇敢”和“智慧”。一是敢說我不會——能夠提出一個自己要研究或不懂的問題;二是敢說我不同——能夠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三是善有新發現——能夠發現同學或老師的一個智慧方法;四是能主動合作——能夠與同學合作探究;五是能舉一反三——能夠獲得一個方面或一點認識上的發展和提升。
2.翻轉教與學,營造“學習共同體”,讓課堂走向優質
“自主課堂”的研究讓學習變得有意義,但有些現象也讓我們在研究中變得有些迷茫,如教師千方百計想引起學生注意卻仍有學生默然;教師提出的問題總被一些喜歡表達的學生搶去;小組學習中總有學生一言不發等。
此時,我們發現了佐藤學教授倡導的“學習共同體”,我們認為,以傾聽和互學為主要形態的課堂教學研究就是我們前行的方向。于是,我們開始探索“學習共同體”的本土化之路,為學生創設安心、安靜、安全的課堂氛圍,為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幸福,在課堂里開展靜悄悄的革命。
2018年,學校深入開展“學習共同體”教學研究,我們改變學習空間,課桌椅的排列變為U字型,便于學生對話與傾聽,便于教師關注全班學生;我們改變學習時間,把課堂大段的時間留給學生,作為自學時間和協同學習、思考、討論、實踐的時間;我們聚焦學科本質的核心問題,一節課圍繞一到兩個大問題展開研究,避免過去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我們教學化繁為簡,設計一張學習單,設置一兩個挑戰性強的問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傾聽、串聯與反芻;我們關注學生的需要,實現真正的關愛,讓課堂簡約而不簡單;我們讓教師成為觀察員,從觀“教”變為察“學",以專注的精神聆聽、感受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同學習是如何發生的;我們還提升了教師設計高品質學習的能力,圍繞最近發展區適時為學生搭設支架,促進其自主生長。
實踐中,我們不斷努力實現著教與學的翻轉,今天的課堂愈加安靜、溫潤、有魅力,每個學生都在安靜地傾聽、獨立地思考、自由地表達,每個學生都能敞開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注。我們心中的“幸福教育”藍圖在不斷繪就,教師專業發展在不斷推進。
3.融合學與玩,嘗試“綜合性項目學習”,讓學習走向高品質
隨著“學習共同體”研究的不斷深入,聚焦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成為我們進行高品質學習的探索途徑。嘗試打破學科壁壘、突破學科界限,研究多學科聯手提高課堂實效等,促使我們聚焦“綜合性項目學習”,帶領學生在玩中做、玩中悟、玩中學,教學方式向融合與多元轉變。
研究中,我們經常反思總結,善于借鑒別人的做法,更好地開辟自己的路。我們一次次從學生出發,思考我們的改革與探索:到底為什么要打破學科的界限,甚至是年級的界限,進行學科的整合?為什么一定不要教師“教”,而要讓學生來“學”?為什么一定要突破個體,盡全力給予小組的挑戰?難道僅僅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和學校共同體研究的需要?
我們不斷地加強頂層設計,同時鼓勵學科探索,先小范圍試點,看準之后再逐層擴大和推行,帶動全體教師“卷入”:課程的主題如何選定?誰會參與到設計和策劃中?學生如何參與到設計和策劃中?課程的目標到底是什么?課程實施需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創造什么樣的學習環境……邊探索邊總結,一個個真實問題的探究推動著教師觀念的轉變、行動的進展和精神的振奮。
通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我們形成了“品味傳統學習民族文化”“漫步生活涵養科學素養”“浸潤情懷培養國際視野”三個系列和“文化沁心脾”“大美中國字”“數據反光鏡”“揚帆創意舟”“春天花會開”等十個板塊、共計五十余個項目學習的方案和成果。我們逐步摸索到課程建設的核心,逐步感受到了課程研究帶來的幸福。
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知識,通過綜合性活動運用到了生活,死知識變成了活知識;學科聯手解決問題,解決的方案趨向更加圓滿;不同學科有效結合,在彼此理解中共進,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綜合性項目學習建構了教師和學生整體思考問題的大局觀,極大地鼓勵了師生成為學習者,積極參與其中,發現并提出問題,促進主動地解決問題;綜合性學習教會我們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在學科建設中給予自己和他人建設性的反饋,真正提升了師生的綜合素養。
幸福課堂是我們始終不變的追求,教學方式的變革必將進一步更新,用教育潤澤生命,實現師生的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