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小學生主動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盡早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通過學生的主動學、自覺學去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也為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做準備。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創新教學策略,本文也將具體闡述提高小學生課堂參與度的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霓,深圳市南山區實驗教育集團荔灣小學。
在常規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雖然看似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但是與教師的有效互動行為并不多,通常是由教師統一講解英語知識,學生聽講、背誦的方式展開教學。部分小學生無法適應英語課堂的教學節奏,出現了無意義學習行為,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難以積累有效的英語學習經驗。久而久之,小學生表現出惰性思維意識,更難主動學英語。在“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確的一個基本問題:學習應該是學生基于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主動展開的學習活動,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探究英語知識,但是不可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讓學生成為接收知識的“容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打造一個有趣生動的新課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課堂學習活動。
一、課堂導入的激趣分析,讓學生集中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他們無法發現體會到學英語的快樂,就將直接影響小學生本身的學習行為,難以提起學習興致,難以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對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主動以多元化的激趣策略去導入課堂活動,切實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其在興趣這一內在學習動機的驅動下主動學英語。
1.情境導入,營造人文環境。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皮亞杰等人已經明確提出,學習是以學生的主動學、自主學為中心的,但是學習通常是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發生,教師應該要充分整合各類教學媒介,在課堂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在英語課上,小學英語教師同樣也要嘗試以情境導入新課知識,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調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便是為了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讓學生放松下來,順利達到激趣教學目的。
在“My friends”單元教學中,我就播放了《找朋友》這首兒歌,讓學生在兒歌中畫出自己好朋友的樣子。兒歌的時長比較短,所以小學生要以簡筆畫的形式突出好友的特征,所以可以采用夸張的藝術手法。接著,我就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了學生所畫的畫,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好友形象、好友性格,表達自己對好友的喜愛、贊美。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學生都主動介紹了自己的同班同學,而被表揚的學生因此產生了幸福的感覺,有效營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沉浸于課堂氛圍之中。在此基礎上,我就介紹了fat、thin、tall、short這幾個單詞,讓學生用“Hes / She/s ……”這個句型去介紹好友。
2.游戲導入,體現寓教于樂。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的吸引力是其他事物無法取代的,每個小學生都活潑好動、愛玩愛動,所以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游戲資源去組織英語教學活動,那么則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學英語、說英語。在近些年來,隨著寓教于樂思想深入人心,以及英語課程改革環境的極大開放,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對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主動設計英語游戲,用游戲導入課堂活動,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
在“In the zoo”單元教學中,本班學生便要學習用“Is that/ this ...”“Yes./ No.”這一組對話去詢問某種動物的名稱,識記bear、tiger、monkey、panda這幾個英語單詞。在本節課上,我就設計了一個“比劃猜單詞”的趣味游戲,小學生用肢體動作表演的方式去模仿某種動物的行為動作,與另外的同學使用“Is that/ this...”“Yes./ No.”進行英語對話,猜對者可積分,一分鐘內猜詞數量較多的小組獲勝。這個游戲的趣味性十足,小學生也非常熟悉這一趣味游戲的基本規則,他們非常積極地參加了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識記了本單元基礎知識。
3.對話導入,激發學習欲望。不管是哪一種教學策略,都離不開師生雙方的和諧對話,而教師的溝通藝術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為了讓小學生帶著好奇、愉悅的心情學英語,教師便要重視對話導入活動,通過和諧的、貼合生活現實的人文對話導入課堂教學,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在“In the park”單元教學中,本單元知識是借助公園游覽情境去引導學生學習顏色類的英語單詞,促使學生準確識記red、blue、yellow、green這四個單詞。為此,我就組織學生觀察了學校內部的花園,指著月季花提問:“What colour is it?”學生因此產生了兩種猜測,一種猜測是“詢問花朵的名字”,一種猜測便是“詢問花朵的顏色”。對此,我就解釋了“colour”的意思,就“顏色”,讓學生掌握了這個新句型,并根據花朵的實際顏色應用“It's... ”以及“red、blue、yellow”這四個顏色類單詞。
二、課堂指導的探究活動,讓學習真正發生
讓小學生主動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那么必須要解放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表達、去發現、去證明。為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組織以生為本的英語探究教學指導活動,讓學習真正發生。具體來說,課堂上的探究活動可以按照如下程序展開:
1.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小學生的英語認知經驗并不豐富,不少學生都缺乏做計劃、做決策的學習意識,也因此難以主動學英語,在課堂上比較依賴教師的講解行為,學習主動性并不高。對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一節課要學什么,由此啟發學生,讓學生思考如何學、怎樣做,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做準備。
在“My hair is short ”單元教學中,我就編訂了導學案,詳細列出了學習目標,具體內容為:
認讀單詞:nose、eye、mouth、ear、hair、head。
學習英語句子“My/ Your... is/ are...”,并且能在實際的對話情境中使用這一句型說出自己的身體部位特征。
本單元知識的整體認知難度并不高,且是貼合生活現實情況編訂的單元知識,所以當小學生閱讀了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內容時,也就能明白自己要在本節課上學什么。
2.組織“小講師”活動,突出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主動去探索英語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去講述英語概念,促使學生實現自主表達,帶著思考與教師對話,讓學習真正發生。為此,小學英語教師便可組織“小講師”教學活動,讓學生多探究、勤表達,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為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做準備。
在“My hair is short”單元,我所設計的學習任務難度并不高,學生只要熟練背誦英語單詞,并根據教材對話與插圖去學習新句型即可。因此,我就在課堂上組織了異質分組學習活動,讓小學生在小組內共同拼讀本單元的詞匯知識、分析句型結構。之后,各小組便可輪流參加“小講師”活動,分享識記單詞知識的方式方法,并用“My/ Your ... is/ are...”句型造句。
3.主題小組對話,展現學生。目前,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便是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讓學生多說、多讀、多聽、多寫。其中,英語口語交際活動應該發生在每一節英語課上,教師要主動設計小組對話活動,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初步培養小學生的英語交際習慣,展現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為促使小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做準備。
在“My hair is short ”單元上,我就設計了一個“Introduce yourself”的主題對話活動,小學生需在小組內利用本單元知識去介紹自己的身體部位特征,并且結合前期所學的英語知識,介紹自己的名字、愛好與特長等,盡可能全面介紹自身個性,將各單元知識融會貫通,切實豐富英語對話。這樣一來,就可以營造良好的對話情境,讓小學生主動說英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課堂總結的賞識活動,讓學生產生期待
賞識教育是世界六大家庭教育方法之一,在學校教育中,必要且科學的賞識激勵則可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產生學習期待,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去組織賞識教育活動:
1.賞識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即小學生應用英語素材完成現實交際的聽、說、讀、寫能力,賞識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有利于促使學生產生更強勁的學習動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主動賞識學生的語言能力,準確說出學生的實踐水平。
比如在“In the playground”單元,我就讓學生以“In the playground”這個主題講述自己在操場上經常參加的體育鍛煉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運動經歷。在這一交際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語對話,有一個小組所編寫的主題對話內容非常豐富,不僅使用本課句型講述了他們在操場上經常參加的體育鍛煉,還加入了一些心情描繪內容、運動頻率詞匯。對此,我就直接賞識了該小組的交際行為,即內容充實、真實,全體組員的對話熱情高漲等小組優勢。除此之外,我還著重表揚了幾個英語語音發音標準、規范的學生,讓學生示范朗讀英語發音技巧,凸顯了學生的個人優勢,鼓舞了學生,也讓學生產生了良好的學習心態。
2.賞識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基本目的便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突出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那么,在賞識教育中,小學英語教師也要主動嘗試學生的有效學習行為,方便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反思學習得失,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學習經歷后總結學習教訓,直到學生可以做出正確的學習決策、學習計劃,切實實現有效學習。
在“In my room”單元教學中,我們班的學生拿著個人房間的照片介紹了房間內的各類物品,分享了自己在家中的日常生活,在學習本課新知時主動開口說英語,而且在小組內也抓住了發言、表達的機會。由于小學生對本單元話題很感興趣,所以他們也能主動參加“小講師”活動,主動完成了單詞拼寫、句型結構分析等任務。對此,我就在課堂觀察表中為學生打分,且表揚了學生主動發言、主動思考與主動遷移的有效學習行為,鼓舞了學生的學習士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
3.賞識學生的思維成果。賞識教育必須要客觀公正、符合現實,如果教師使用“溢美之詞”,那么會影響學生的個人判斷,并不利于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對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選擇是否要組織賞識教育活動,肯定學生的思維成果與進步表現,要做到公正客觀、實事求是。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會盡量在課堂總結時賞識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會將賞識教育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學習狀態。在“Things I like doing”單元,小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熟練背誦了本單元英語單詞,而且還用“I like...”這個句子造句,描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分享了個人的興趣愛好、擅長做的事情。對此,我就介入了賞識教育,表揚了學生的思維成果,讓學生因此體驗學習成功的幸福感與成就感,保護了學生的積極學習心態。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非常關鍵,將體現出“解放教育”思想,更易于讓學生學好英語,使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此,小學英語教師便要從課堂導入、課堂探究與賞識激勵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意義學習,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吳秋萍.優化教學策略,讓英語課堂充盈精彩[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32):32-33.
[2]唐晶琳.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0):78.
[3]李源權.讓學生主動參與小學英語課堂[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S1):136-137.
[4]黃紅蓮.主體參與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17 (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