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勇
摘要:中華傳統武術是我國的主要特色之一,因為流傳的時間較長而存在的定義域較廣,所以各門各派刀槍拳腳百花齊放,而作為它們的主體人又極具有流動性,所以各個地區的武術顯得多姿多樣而富有融合性。因此對這一類非物質性文化遺產進行保留較為困難,而“一拳一校”則完美地將諸多方面結合起來,不論對于學生的身體鍛煉,還是對當地極具有特色的武術文化進行保護。下文將關于一校一拳背景下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開發發表看法,以供相關人士借鑒。
關鍵詞:一拳一校;武術;校本課程
所謂校本課程,也就是以校為本,即學校現有的基礎和學生的需求為本,那么對于校本課程的選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此時將“一校一拳”的理念,結合入校本課程進行武術教育,同時滿足了國家對于體育教育的要求、社會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學生對于多樣化課程的需求,下文將對一校一拳的相關內涵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優化問題等進行探討,以及國家的教育和武術的傳承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一、“一校一拳”的內涵取向分析
對于“一校一拳”來說,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小學學校開設一種特色拳法的學習。從實際意義上來說也就是將當地的一和地方特色武術拳法在一個學校進行傳承的一種方法。通過“一校一拳”的思想理念,首先來說可以將各種特色武術的拳法流派進行更好的傳承,換而言之,這也是一種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并且武術是我國千年以來青少年較為感興趣,有意愿去學習的一種特色文化。校本課程本身就強調學校的特色,而“一校一拳”等模式更凸顯其獨特,明顯可見各拳有各拳的打法,各地的特色存在多元化的地域風格。目前對于整個武術校本課程存在的問題,可以發現學生喜歡武術本身,但是對于武術課程的教育卻難以接受。而通過“一校一拳”的教育追求,可以通過一個拳種來滿足學生的需求,將學生作為特色拳法的傳承人,可以使學生將興趣化為習慣,將過去的傳統變成現在的優勢。
二、對于“一校一拳”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問題
(一)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毋庸置疑,對于課程來說,它一定是對學生的教育有所幫助的,不論是德育、智育還是體育,它一定是建立在一個完整體系之下,有充分的教育計劃的。而作為三級課程體系的組成之一,它必須要具有和學校正常開設的課目相互協調、互補互利的作用。而作為一個創新的特色校本課程,它必須要具有地方特色,能體現地方的地域文化和武術文化特征。而為了保證整個課程的質量和合理性,引入專業人士和專業評價是有必要的,并且要盡量做到將校本課程和學校的正常課程一樣納入學校系統。
(二)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來源類型
根據上文的表述可以得知,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來源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地域型特色的拳法,第二類是種族型特色拳法。前文中說到校本課程與普通課程的教育原則一致所,其中唯一不同的是要凸顯本校特色,以學校的優勢和學生的意愿為本,而學校所在地區的優勢自然也是學校的優勢。而一般對于地域型的武術,有關專家曾經做過相應的十三個武術文化分區,其中有每個地區分別有南拳、洪拳、詠春拳、截拳道、蔡李佛拳、通臂拳等等。隨著校本課程的開設,幾乎可以想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拳法再次大現光彩。
(三)對于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優化策略
既然是特色課程,也就意味著該課程的不普遍性,所以需要社會的專業人士指導,比如當地的武術協會。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課程的可實行性和特色性,可以由當地武術協會成員和學校體育老師以及關聯性較強的學生家長三部分組成聯盟進行整體的規劃和指導。其次是給予本次特色校本課程所帶來影響的評價和對“一校一拳”的推動作用。而在此過程中,可以很容易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形成濃厚的傳統武術學習氣氛,在此種氣氛之中,可以感覺到整個應試教育風氣的改變,似乎中華傳統武術的再次行善,給整個教育帶來了更大活氣,這不僅僅是因為武術的美觀性和可以強身健體的原因,還包括了在其中創造的武術精神。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從被動的選擇校本課程,變成主動對武術方面進行尋求和探究。
三、結語
中華武術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幾千年的傳承不應該在我們手中失去光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然而恰恰校本課程是針對學校或者地方的一個特色課程,兩者相合,前者可以給予后者以啟發,后者可以對前者進行傳承和創新。二者互補,于是便出現了一校一拳的模式下對于武術校本課程的開發。毋庸置疑,隨著課程的發展和進一步推進,中華武術將在中國之林中再次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強夢玫.“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小學武術校本課程開發探析[J].運動,2018(22):121-122.
[2]王若楠,吳攀文,柳亞奇,劉宇.“一校一拳”視域下我國中小學武術教學改革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2):93-96.
[3]吳明冬,李政,張萍,姜傳銀.“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學武術校本課程開發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10):145-149.
[4]張峰,李文鴻.學校武術教學改革實施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06):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