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娜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的價值觀也隨之產生變化。教學時,我們不再局限于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而在于怎樣理解和看待數學知識;不再把知識看作是靜態的認識結果,而將其作為促進學生個體成長的資源。核心素養觀照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其路徑與方法如下:以點結網,在結構關聯中走向系統學習;以線連線,在互動交流中直面數學本質;積累融通,在歸納提煉中提升思維品質。我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第三單元《買文具》一課教學時,力求完成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思考如下: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對象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
《買文具》是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的起始課,在數與計算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我緊緊抓住這種聯系。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成已知,逐步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在教學0.2×4時,提出了“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來嗎?”引導學生經歷將未知轉化成已知的學習過程,同時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領。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并不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做出合理的解釋。比如:對于解決0.2×4,有的學生想到了用2×4,教師要啟發學生為什么可以這樣算,有學生提出:先把0.2元轉化成2角,再計算2角×4,最后將結果8角轉化成0.8元。教師即使引導實際上這個8是8個0.1,所以結果是0.8。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使學生明白計算小數乘以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的,這樣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算法,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
本節課在借助面積模型探索算法時,教師先提出問題喚起學生關于面積模型的經驗:我們學過用面積模型表示小數,這一塊橡皮的0.2是怎樣表示的?引導學生在解讀中加深對小數乘法的理解。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在面積模型中怎樣表示4個0.2?涂色的8條表示8個什么?結合圖說一書,為什么4個0.2是0.8?從而借助面積模型,體會小數乘整數的算理,也可以從2乘4出發,揭示這種算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用到小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解釋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本課從情境的設置上,還是習題的創設中都注重從生活中來,應用于生活,從幫老師買文具到幫淘氣解決爸爸媽媽買菜的問題,都是同學們熟悉的事物,根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課堂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據新課程教育的思想,當課堂上我們把問題“放”下去之后,面對“收”時真有點不知所措,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擾著我:該怎么“收”?收到什么樣的度?資源怎樣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所用?思來想去,今后還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