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要: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課上音樂能力的培養,而不去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因此要解決這些不足,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僅要教給學生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學生理解、欣賞和創造音樂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跟著自己的心走,用音樂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素養;策略
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造性思維,給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參與各類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和發展音樂欣賞、表現與創編能力,保持并增進對音樂的持久興趣。通過對音樂藝術魅力的體驗和感悟,陶冶情操,涵養美感,和諧身心,健全人格。活躍形象思維,啟迪智慧,激發表達,理解文化內涵,拓寬國際視野,著力培養和發展審美感知、藝術表演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新時代的音樂教師要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整合新的教學系統、總結新的教學規律、開發新的教學活動、提升新的教學技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是落實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在傳授知識與技能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深刻理解音樂學科育人的價值。
一、高中音樂課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考試觀念的影響,由于高考科目不包括音樂,雖然音樂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他一直沒有受到重視。因此,許多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指導,高中音樂得不到有效學習。傳統觀念認為,學校只要高考成績優秀,高中的課程設置和規定也因此圍繞著高考的科目設置。忽略了其他人文學科的教學,音樂這門學科在其他教師、管理者和學生的心目中都是可有可無的。關于課程和教材,它不能與高考科目相比,課程設計規模較小,缺乏統籌安排。而且,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也逐漸發展到一定的例行公事。大多數教學都是以教師的教學為基礎,片面地從書本上傳授知識,忽視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
二、基于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創新路徑
(一) 創新單元式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師要更新觀念。可以利用單元學習的模式,依據新課標和教材,有選擇地進行課堂教學,打破固定課題模式,制定新的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探索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
在高中音樂課的教學中,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創設發散性思維問題,搭建創新探究平臺,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比如,運用老歌新詞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為過去的歌曲配詞,填詞為名曲甚至流行歌曲重新填詞,創作音樂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在課上或者課下,教師也可以教授學生一些樂理知識,深度挖掘音樂創作的背景素材,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
(三)創設情境,發展探索式教學方法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境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情境類型。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造出更加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創造問題幫助學生,首先,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鑒賞能力,在教學中也要改變教學方法,變靜態學習為動態學習來幫助學生,我們在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誦表演,讓學生體會音樂的從而學會理解音樂中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學習“多彩的民族風”這一單元時,在老師向學生們介紹了蒙古族的民族風俗和音樂之后,老師給學生創設情景,通過肢體語言、表情、動作等引導學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
(四) 創新學科評價模式,多方面衡量學生學習效果
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評價要及時反饋給學生,這既是師生相互尊重的體現,也是激勵策略的內涵。每一位音樂教師的最終目標都是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能,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發展基本的音樂技能,然而高中音樂教師也應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音樂。同時,要把提高人文素質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向學生闡明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在高中生活或現實生活中對學生產生的相關優勢和影響,并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自覺地、自覺地提高音樂的品質。
三、結語
要提高高中生的音樂能力,必須把支持高中生全面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待,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發展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我們應該糾正以往高中音樂教學的弊端,不斷研究創新,讓學生的課堂更健康、更包容,為充分發展智力,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育人為本”的教育本質,推進美育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從感知到探究——高中音樂鑒賞課與音樂審美能力提升研究[J].史影,尹愛青.文藝爭鳴,2017(05):111.
[2]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審美情趣培養的探索[J].丁瑾嫻.新課程(下),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