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摘要:隨著課改的深入,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到底怎樣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主體?怎樣設計教學才算一節好課?評價標準是什么?帶著眾多疑惑,我不斷地將課改實踐于課堂,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目前,我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 探究活動
一、靈活運用教材,關注核心素養
在上課前,我們一定認真研讀教材,理解編者的意圖,清楚想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再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活用教材,是我們滲透核心素養的第一步。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2、5的倍數的特征》一課,從低年級的數學和簡單計算開始,學生已經在積累相關認知經驗,且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這些經驗不斷豐富。因此,到了五年級,如果課堂上直接呈現百數圖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往往半節課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樣課堂學習缺少知識增長點,缺乏挑戰性。教師應認真分析教材,活用教材,關注引導學生追尋2、5倍數特征背后的原理,不僅要教教材表面呈現的知識,更要教給學生隱藏在教材中的特征原理,這樣的數學課才是真正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
二、創設沖突情境,激發核心素養
在教學新知時,教師能精心創編更契合學生實際學情、更符合學生心理的沖突情境,才能引發學生的強烈關注,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一課時,教師由復習整時八時整,到鐘表時刻8:05,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大膽猜測,教師有效的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探究活動,體現核心素養
數學探究學習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深層理解,數學探究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去探究和獲取知識,可以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現在的數學課堂不再是灌輸式教學,而應是學生通過多種探究活動獲得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比如: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多數教師都把重點放在應用上而不是乘法意義的探究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新知,然后舉一反三的運用知識,稀里糊涂的學習,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明白為什么要學習乘法?用加法不是挺好的?乘法的作用是什么?看似成功的課,學生心中疑惑眾多。發展學生思維,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本課應以探究乘法意義為主,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乘法是解決幾個或多個相同的加數的總和時運用乘法可以更簡便,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習過程的探究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交流,學會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譚坤.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討[J].亞太教育,2019(5):9.
[2]楊文亞.踐行數學核心素養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小學數學教育,2019(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