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雯

摘要: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在心肌病患者的護理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間入院治療的85例心肌病患者。隨機法分組后,A組43例采取整體護理,B組42例采取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B組,A組患者的并發癥率低于B組(P<0.05)。結論:為心肌病患者采取整體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治療依從性,減少疾病并發癥。
關鍵詞:整體護理;心肌病;治療依從性;并發癥
心肌病的癥狀為呼吸困難、充血性心衰和全身乏力等,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和肝功能障礙。其主要發病于中老年人群,需要接受針對性治療,同時進行科學護理。整體護理是較為全面的護理措施,可針對疾病特點和程度采取細致化服務,進而加快病情轉歸。為此,本研究選取85例心肌病患者,用于分析整體護理的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間入院治療的85例心肌病患者。以隨機法分組,A組43例,男患∶女患=24∶19;年齡從45歲間斷至76歲,均值(59.24±1.48)歲。B組42例,男患∶女患=25∶17;年齡從43歲間斷至78歲,均值(59.16±1.34)歲。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二)方法
B組采取常規護理,即監測生理指標和心電圖,進行用藥管理和生活指導。A組采取整體護理:
1.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和主治醫生資質,引導患者熟悉病區環境。普及心肌病的誘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措施,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并立即解答,使患者基本掌握疾病知識。
2.病情監測。監測患者的相關指標,若有異常應立即告知醫生,協助患者保持半臥位,行吸氧支持治療。若患者伴有心衰或水腫表現則應記錄液體出入量,測體重,減少液體攝入量。患者長期臥床后應定時擦拭皮膚,每2h翻身1次,防止壓瘡。
3.用藥指導。明確講解不同藥物的用量、用法與療效,告知患者遵醫囑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觀察用藥后有無不適感,如惡心嘔吐等,若有異常上報醫生。④心理干預:患者在疾病和治療費用等因素影響下會出現不良情緒,進而加重心肌病病情。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流,詢問其護理需求,評價其心理狀態,通過正性語言引導患者保持樂觀心態。
(三)觀察指標
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治療依從性,含飲食行為、正確用藥、規律運動、情緒調節和復查等,共計100分,完全依從為90分以上,基本依從為70-90分,不依從為70分以下。觀察心力衰竭、栓塞、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四)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數數據經x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的標準為P值不足0.05。
二、結果
(一)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A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
(二)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率比較
A組患者出現1例心律失常,并發癥率為2.33%(1/43),B組患者出現2例心力衰竭,1例栓塞,3例心律失常,并發癥率為14.29%(6/42),對比有差異(P<0.05)。
三、討論
心肌病的發病群體多為老年人,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疾病類型之一。心肌病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患者癥狀為胸悶和氣短,病程延長后會導致心力衰竭,進而威脅生命安全。心肌病患者接受系統化治療過程中需要加用護理服務,可有效保證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整體護理是較為常用的護理方法,可結合患者病情予以全面護理,盡快促進病情康復。其中,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病情監測可為患者進行體位指導、吸氧治療和液體記錄等,可有效預防壓瘡。用藥指導可規范患者的用藥行為,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心理干預可消除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本研究中A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B組,并發癥率低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說明整體護理可以提升治療依從性,抑制疾病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護理價值。
總之,為心肌病患者采取整體護理的價值較高,可加快病情轉歸,可作為基礎護理措施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晗.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干預在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6):4968-4970.
[2]邱聲琴.探討整體護理在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19,6(4):218.
[3]羅鳳瓊.對心肌病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4):236-238.
[4]趙俊維.擴張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的療效及對解決患者不良情緒的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20,7(25):225.